时间: 2025-04-23 19:4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1:26
牙签万轴裹红绡,
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
遗篇那得到今朝。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无数的牙签包裹着红色的绢布,王粲的书稿也都被火焚烧了。难道不应该让祖龙留下些许面目吗?遗留下来的诗篇,怎么能在今天得到呢?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其词风婉约动人,常表达对亡国之痛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李煜在位时期,南唐虽小,但文化繁荣,词风尤为盛行。
此诗创作于李煜被俘后,身为亡国之君的他感慨自己所遗留下来的诗篇,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无奈的反思。这首诗深刻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李煜的《题金楼子后》是一首深具历史感与情感厚度的诗作。全诗通过对王粲的书稿被焚烧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化消亡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头以“牙签万轴裹红绡”展现出文人的繁华与细腻,随之引入王粲的书卷被火焚之事,隐喻文化的毁灭。李煜用“祖龙”作为象征,表明他对过往帝王的敬仰与对自身身份的反思,最终以“遗篇那得到今朝”结束,传递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整首诗在意象上使用了精致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李煜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体现出他作为词人的深沉内心与文学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李煜对文化遗产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渺小,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李煜的《题金楼子后》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个人命运的愤怒
B. 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C.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D. 对战争的怀念
“王粲书同付火烧”中的“火烧”指的是什么?
A. 实际的火灾
B. 文化的毁灭
C. 战争的摧毁
D. 自然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