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3:10
空城雀,何不飞来人家住,
空城无人种禾黍。
土间生子草间长,
满地蓬蒿幸无主。
近村虽有高树枝,
雨中无食长苦饥。
八月小儿挟弓箭,
家家畏我田头飞。
但能不出空城里,
秋时百草皆有子。
黄口黄口莫啾啾,
长尔得成无横死。
空荡荡的村庄,鸟儿为什么不飞来找人住呢?
这空城里没有人种植禾黍。
土里长出小草,草间也有生机,
满地的蓬蒿幸好无人收割。
虽然近村有高高的树枝,
但下雨的时候没有食物,大家都很饥饿。
八月的小孩儿拿着弓箭,
每家每户都怕我在田头飞翔。
只要我不离开这空城,
秋天时百草都能结出种子。
小鸟小鸟,不要啾啾叫,
只要你们长大,就能避免横死的命运。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生活琐事,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
《空城雀》创作于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诗中通过对空城的描写,反映了农村萧条的现状,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空城雀》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村庄,诗人在诗中通过空城与雀鸟的对比,展现了人类生存的脆弱与无奈。开头的“空城雀”引发人们对村庄的关注,而“何不飞来人家住”则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的渴望与失落。接着,诗人通过对禾黍、生子、蓬蒿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的荒芜,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在诗的后半部分,八月的小儿拿着弓箭,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的恐惧与无奈。诗人对小鸟的呼唤,象征着对生存的渴望与希望。尽管面临困境,诗中“秋时百草皆有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希望的力量,暗示着生活的延续与再生。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深刻反映了人类在自然与社会变迁中的脆弱与坚韧,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空城,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同时寄托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诗中的“空城”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小鸟在秋天能有什么结果?
王建的《空城雀》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社会动荡与人们的无奈,但王建更侧重于农村的荒凉,而杜甫则在城市背景下展现了国家的破败。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