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时间: 2025-05-04 03:22:38

诗句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

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

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38

原文展示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
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
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白话文翻译

森林中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像是野兽在潜行。
乍一看似乎依偎在岩石旁,又似乎在啃食野生的苹果。
茸茸的绿苔映衬着它,斑驳细腻的紫苔在其上生长。
如果不是为了见到被拘束的人,何必如此费力地梳理头发呢?

注释

  • 林中:森林中。
  • 奇石:奇特的石头。
  • 仿佛:像,似乎。
  • 兽潜行:像野兽一样潜伏。
  • 乍似:一看上去。
  • 依岩桂:依偎在岩石旁的桂树。
  • 食野苹:啃食野生的苹果。
  • 茸长:茸茸的,形容苔藓的状态。
  • 绿藓:绿色的苔藓。
  • 斑细:斑驳细腻。
  • 羁者:被拘束的人。
  • 顿缨:梳理头发,束发的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字梦熊,号少宗,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李德裕在山水间游历时,面对奇石与自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块奇石的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开头的“林中有奇石”,直接引入了诗的主题,奇石的形状被比作野兽的潜行,给人一种生动而灵动的感觉。接着,诗人以“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来描绘奇石的外观,营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氛围。通过细致的观察,诗人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细腻与奇妙。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两句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描绘了石头周围的绿苔与紫苔,表现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一句“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中,诗人感慨于人对自由的追求,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被束缚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李德裕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中有奇石:引入了自然景象,给人以好奇。
  • 仿佛兽潜行:通过比喻,赋予石头生命。
  • 乍似依岩桂:形象生动,令人联想到桂树的优雅。
  • 还疑食野苹:加入了动态的想象,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
  • 茸长绿藓映:强调了自然的生机。
  • 斑细紫苔生:细致描绘,表现自然的细腻。
  • 不是见羁者:引出对人类境遇的思考。
  • 何劳如顿缨: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奇石比作潜行的兽,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石头和苔藓以生命。
  • 对仗:如“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奇石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束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石:象征自然的奇妙与未知。
  • 绿藓、紫苔:象征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细腻。
  • 羁者:象征被束缚的人,反映人的生存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奇石的形象被比作什么? a) 树
    b) 野兽
    c) 山川

  2. “茸长绿藓映”中的“茸”字意思是:
    a) 瘦弱
    b) 茸茸的
    c) 细小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b) 野兽
  2. b) 茸茸的
  3. a) 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李德裕的《思平泉树石杂咏》更为具体,通过奇石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神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远离尘世的理想。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德裕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重登君山偶成四律以博同游诸子一粲 其四 重登君山偶成四律以博同游诸子一粲 其三 重登君山偶成四律以博同游诸子一粲 其二 重登君山偶成四律以博同游诸子一粲 其一 游衡山二首 其二 游衡山二首 其一 望月次紫珊韵 游黄杨岩 翠竹峰 淘金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刻肌刻骨 米字旁的字 持刀动杖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视丹如緑 荣陨 娱灵 言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出夷入险 诲人不惓 立刀旁的字 诒诮 靡所适从 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