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37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这一年芳香的桂花各自盛开,行程却未曾分开,似乎压制了春天的到来。江里的鱼儿和北飞的大雁互相思念,秦地的树木和嵩山的云彩却对此毫不知晓。经过下苑时,心中劳苦地想象,东门送别的场景又是那么错落不齐。灞陵的柳树颜色没有离别的怨恨,别白了长条赠予思念。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诗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典故,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商隐及第后回到东都的途中,表达了他对同年好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复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展示了离别的惆怅与思念的深重。开篇的“芳桂当年各一枝”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时间上虽有所交集,但在命运上却各自分离。“行期未分压春期”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伤感,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春日美好的渴望。
“江鱼朔雁长相忆”一句,描绘了两种生物互相思念的情景,传达了情感的共鸣。而“秦树嵩云自不知”则暗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人与自然的情感对比,增强了诗中对离别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下苑经过的想象与东门送别的场景,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无奈。而最后的“灞陵柳色无离恨”更是对思念的宽慰,尽管有离别,但柳色依旧,情感永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交织,展现了李商隐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堪称晚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芳桂”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江鱼”与“朔雁”象征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莫枉长条赠所思”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有相似的主题,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白居易的诗同样通过自然景物展现情感,但更侧重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而李商隐则更多地侧重于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