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5:37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正月十五的夜晚,听说京城有灯会,真想去看看。
月光和灯光照耀着整个帝都,香车和宝辇在狭窄的街道上穿行。
我身处闲暇,却无法亲眼见到这盛世的繁华,感到羞愧,不愿和乡人一起去赛龙舟。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宵节,正值唐代国力强盛,节庆活动频繁,诗人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未能参与盛大的灯会,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向往和内心的失落感。
李商隐的《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描绘出满城灯火的美丽景象,月色与灯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京城的繁华和节日的欢庆气氛。然而,随着“身闲不睹中兴盛”的转折,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参与其中,心中难免生出一丝羞愧和失落。
最后一句“羞逐乡人赛紫姑”则传达出一种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思考,诗人对乡人参与节日的轻松与欢快感到羞愧,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对社会地位的敏感。在这首诗中,李商隐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个人与社会、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享受闲暇时却无法融入社会欢庆的失落与羞愧。这种情感既有个人的无奈,也折射出社会的复杂性,展现了李商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正月十五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香车宝辇”代表什么?
A. 普通人
B. 富贵人家
C. 农民
答案:B
诗人对自己未能参与灯会的感受是什么?
A. 高兴
B. 羞愧
C. 无所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