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时间: 2025-04-23 19:25:37

诗句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5:37

原文展示: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白话文翻译:

正月十五的夜晚,听说京城有灯会,真想去看看。
月光和灯光照耀着整个帝都,香车和宝辇在狭窄的街道上穿行。
我身处闲暇,却无法亲眼见到这盛世的繁华,感到羞愧,不愿和乡人一起去赛龙舟。

注释:

  • 正月十五:农历正月的第十五天,元宵节,传统的灯会庆典。
  • 灯光:指元宵节的灯会,热闹的庆祝场面。
  • 香车宝辇:指富贵人家的车子,象征着繁华和奢侈。
  • 身闲:身处闲暇之中。
  • 中兴盛:指国家的繁荣兴盛。
  • 羞逐乡人:感到羞愧,不愿和乡下人一起参加节日活动。
  • 赛紫姑:元宵节期间的一种民间活动,可能指赛龙舟或灯会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宵节,正值唐代国力强盛,节庆活动频繁,诗人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未能参与盛大的灯会,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向往和内心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描绘出满城灯火的美丽景象,月色与灯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京城的繁华和节日的欢庆气氛。然而,随着“身闲不睹中兴盛”的转折,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参与其中,心中难免生出一丝羞愧和失落。

最后一句“羞逐乡人赛紫姑”则传达出一种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思考,诗人对乡人参与节日的轻松与欢快感到羞愧,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对社会地位的敏感。在这首诗中,李商隐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个人与社会、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人听闻京城的灯会,心中渴望去观看。
  2.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描绘灯光与月色交融的盛况,展现了帝都的繁华。
  3. “身闲不睹中兴盛”:尽管身处闲暇,诗人却无法亲眼看到盛世的景象。
  4. “羞逐乡人赛紫姑”:诗人因未能参与而感到羞愧,不愿与乡人同乐。

修辞手法

  • 比喻:“月色灯光满帝都”将灯光和月色比作装点帝都的华美装饰,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香车宝辇”和“身闲不睹”形成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失落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享受闲暇时却无法融入社会欢庆的失落与羞愧。这种情感既有个人的无奈,也折射出社会的复杂性,展现了李商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宁静与美好,反衬出节日的热闹。
  • 灯光:象征欢庆与繁华,展现了节日的热烈氛围。
  • 香车宝辇:象征权贵与奢华,反映出社会的等级差异。
  • 乡人:代表普通人群,与诗人形成对比,突显其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正月十五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香车宝辇”代表什么? A. 普通人
    B. 富贵人家
    C. 农民
    答案:B

  3. 诗人对自己未能参与灯会的感受是什么? A. 高兴
    B. 羞愧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代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繁华与盛世的向往,但李商隐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选》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其六 送南客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琵琶台 送人任济阴 登咸阳北寺楼 春堤曲 横吹曲辞·出塞 横吹曲辞 出塞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朱鹭 节妇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侣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絺章饰句 百无是处 琴心剑胆 两开头的成语 唲呕 遫越 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遛狗 至字旁的字 抬脚动手 齒字旁的字 一花 察事 米字旁的字 弹无虚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