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5:19
作者:李商隐 〔唐代〕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居住在这个城市的深处,俯瞰着城市的景象,春天过去了,夏天仍然感觉清新。
上天怜惜那幽静的野草,人世间却对晚晴情有独钟。
更添高阁,远远地高耸,微微地洒下小窗的明亮。
越鸟在树干上筑巢,归来时飞得更加轻盈。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细腻的情感、复杂的意象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常被称为“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多描写爱情、人生感悟及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政治隐喻。
《晚晴》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唐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尤其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晚晴》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深居的环境、季节的变迁和晚晴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深居俯夹城”一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喧嚣的心态,仿佛在告诉我们,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繁华并不一定成正比。接下来的“春去夏犹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春天已经过去,但夏天的清新依然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似乎在思考,尽管世事无常,但仍有一些美好的瞬间值得我们去珍惜。最后两句“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通过描绘鸟儿归巢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盈和自由的感觉,似乎在表达诗人对归属感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深邃,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幽草”象征什么?
“春去夏犹清”表达了什么情感?
“越鸟巢干后”中的“越鸟”象征什么?
李商隐的《晚晴》与杜甫的《春望》在题材上都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但李商隐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杜甫则多描写社会动荡带来的苦楚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