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1:03
题灞池二首
王昌龄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全诗翻译:
我手中的镰刀要去哪里呢?在东园里割秋天的韭菜。
世间的事不再提论,只有与樵夫一起哀歌。
开门远望长长的河流,薄暮时分看见渔夫在钓鱼。
我向白发的老翁询问,您钓鱼已经多少年了?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澄江,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边塞诗而闻名。王昌龄在政治上曾任职于朝廷,但因其性格刚直,屡遭贬谪。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淡泊。诗中通过描绘农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题灞池二首》是一首反映王昌龄个人情感和人生哲学的诗作。诗的开篇,诗人以“腰镰欲何之”引出对农村生活的思考,镰刀是农耕生活的工具,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与亲近。接下来,诗人提到“世事不复论”,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无奈与淡然。在这句诗中,王昌龄似乎在宣告自己对生存的超脱,呈现出一种“我自岿然不动”的洒脱态度。
接下来的描绘“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则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此时的薄暮,渔者的身影在长川中显得格外悠然,暗示着一种生活的理想状态。最后一句“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则通过与老翁的对话,传递了对人生智慧和时间流逝的感慨,白发老翁象征着经验丰富的人,诗人向他请教,既是对生活的探寻,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事的结合,展现出王昌龄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然的热爱,情感深邃而又真挚。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向往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题灞池二首》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腰镰”主要指?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这句中,白头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