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6:26
荆门惠泉
苏辙 〔宋代〕
泉源何从来,山下长溪发。
油然本无营,谁使自激冽。
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叶。
使水皆为泉,地已不胜泄。
应是众水中,独不容至洁。
涓涓自倾泻,奕奕见清澈。
石泓净无尘,中有三尺雪。
下为百丈溪,冷不受鱼鳖。
脱衣浣中流,解我双足热。
乐哉泉上翁,大旱不知渴。
泉水的源头究竟来自何处?山下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涌出。
这泉水本来是没有目的的,究竟是谁让它如此激烈地流淌?
在茫茫九天之下,巨大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叶小舟。
如果所有的水都变成泉水,土地又怎能承受得了?
这泉水在众多的水中,独独不容许污浊的存在。
涓涓细流自上而下倾泻,清澈的水面在阳光下闪耀。
石头间的潭水清净无尘,其中仿佛藏着三尺的雪。
下面是百丈深的溪流,冰冷得不适合鱼类和鳖类的栖息。
我脱去衣服在水中洗涤,解除我双足的炎热。
多么快乐啊,这泉水旁的老翁,面对大旱也不知什么是口渴。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多才而著称,尤其在散文和诗词方面成就显著。苏辙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荆门惠泉》写于苏辙的一次游览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泉水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泉水清澈、冰凉,正是对人生清净、淡泊的追求。
《荆门惠泉》是一首描写泉水的诗,透过苏辙的笔触,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泉水的清澈和凉爽,更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索。诗的开头,诗人设问泉水的源头,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接着,诗人通过对泉水的描绘,引出人对水的依赖与渴望,表达了泉水的珍贵和纯净。
诗中“应是众水中,独不容至洁”一句,强调了泉水的独特性和纯洁性,反映出诗人对清水的向往与崇敬。而“脱衣浣中流,解我双足热”则将自然的清凉与人的生理需求紧密联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乐哉泉上翁,大旱不知渴”更是揭示了诗人对悠然自得生活状态的向往,表明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是宋代山水诗的佳作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泉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用泉水的纯净象征着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对自由、清净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荆门惠泉》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石泓”是指:
“乐哉泉上翁”表达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