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50
凛凛重瞳日月新,四方惊喜识天人。
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种蟠桃莫计春。
请吏黑山归属国,给扶黄发拜严宸。
紫皇应在红云里,试问清都侍从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全新的时刻,天日交替,四方的人们都惊喜地识别出天上的神人。大家都知道,像大树在晨曦中重新生长一样,现在是种植蟠桃的好时机,不必再去计较春天的时光。请政府官员归还黑山,给予黄发人以尊重的礼遇。紫色的皇帝应该在红云之中,我想问问清都的侍从们。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其一》写于宋代兴龙节时,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待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运用神话与现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与人间美好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恢弘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开篇的“凛凛重瞳”既是对日月交替的描述,也是象征着新时代的来临。四方人们因识得“天人”而感到惊喜,似乎是对理想社会的期待与向往。接下来的“若木初升旦”,则隐喻着新的开始,像树木在晨光中生长般,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蟠桃”,不仅是长生不老的象征,也代表着美好愿望的实现。通过“种蟠桃莫计春”,诗人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抓住机会,种下未来的希望。接下来,“请吏黑山归属国”,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追求,期望政府能为人民做出更多贡献。
整首诗在结尾处以“紫皇应在红云里”收笔,意象高远,寄托了对理想统治者的期待。正如清都侍从们所应问的,象征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情感真挚,意境开阔,显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深厚功力。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反映了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渴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苏轼
c) 李白
“蟠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权力
诗中提到的“紫皇”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
b) 理想的统治者
c) 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