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47
《朝云诗(并引)》
作者: 苏轼
世谓乐天有粥骆马放杨柳枝词,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有诗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云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则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读乐天集,戏作此诗。朝云姓王氏,钱唐人,尝有子曰幹儿,未期而夭云。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人们说乐天有一首描写骆马和杨柳枝的诗,称赞他的主人年老多病不忍离去。然而我梦中得了首诗,诗中写道春天已尽,柳絮纷飞,无处安放,随风飘落,不知落在谁家。乐天也说,病痛与他形影相随,而春天与樊子一同归去。那么樊素也就离开了。我家有几个妾,四五年来相继辞去,唯独朝云随我南迁。因读乐天的诗集,我戏作此诗。朝云姓王,来自钱塘,曾有一个儿子名叫幹儿,却夭折了。不像杨枝与乐天别离,恰如通德伴随伶人。阿奴与络秀不同于年老的我,天女与维摩总是能解禅理。经卷与药炉里有新活计,舞衫与歌扇却是旧缘。丹药已成,追随我去三山,不再作巫阳的云雨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多变,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朝云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失去的感慨。诗中提及的“朝云”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难以挽回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事物的怀念。
苏轼的《朝云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通过对“朝云”的描写,流露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不舍。开篇提到乐天的诗,暗示了诗人与白居易的情感共鸣,在无奈与病痛的背景中,诗人更显得孤独。樊子的离去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从而引发了诗人对于家中妾侍的思考。朝云的陪伴使得诗人感到一丝安慰,然而最终的离别又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对美好过往的眷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经卷药炉”与“舞衫歌扇”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新旧交替,展现了人情世故的复杂。最终的“丹成逐我三山去”表达了追求理想与超脱的渴望,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逝去之物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朝云”的意象,诗人抒发了对陪伴与离别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朝云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朝云”指的是:
诗中“春随樊子一时归”的意思是:
对比苏轼的《朝云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可以看到两者对于生命与逝去的共同感慨。白居易以草的枯荣象征生命的循环,而苏轼则以朝云和柳絮表现了情感的流转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