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4:12
寄郑道士二首
作者: 贯休
常忆苏耽好羽仪,
信安山观住多时。
不知玉质双栖处,
两个仙人是阿谁。
谁带金轮髻里珠,
何妨相逐去清都。
旧山大有闲田地,
五色香茆有子无。
我常常怀念苏耽那优雅的羽仪,
他在信安山观住得久了。
我不知道那双栖的玉质仙人,
究竟是谁在那儿呢?
是谁把金轮髻上的珠子带走了,
何妨我们一起去追逐那清都?
旧山上有很多闲适的田地,
五色的香茆花中,是不是还有孩子呢?
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道教思想,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贯休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贯休的《寄郑道士二首》展现了他对道教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开篇即借助对苏耽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渴望归隐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道教隐士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理想境界。
在语言上,贯休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轮髻里珠”,形象地表现了道士的装饰和身份;“五色香茆”则暗示了自然的美好和丰饶,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旧山大有闲田地”,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歌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寄托,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贯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贯休的《寄郑道士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忧虑
D. 对金钱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信安山观”是指:
A. 一座城市
B. 道士的隐居地
C. 一座庙宇
D. 一种植物
诗中的“香茆”象征着:
A. 道士的修行
B. 自然的美好与丰饶
C. 战争的破坏
D. 人生的烦恼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