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3:09
原文展示: 观灯玉台体十首 火树灯山高入云,红筵翠幄自成春。 游女有时还解佩,青楼何处不留人。
白话文翻译: 灯火辉煌如树,灯山高耸入云,红色的宴席和翠绿的帷幕自然形成春日的景象。 游荡的女子偶尔解下佩饰,青楼之中无处不吸引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约公元916-991年),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以诗才闻名。这首诗是他在观赏灯会时的即兴之作,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女子的风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元宵节,诗人观赏灯会时被节日的繁华景象所感染,遂作此诗以记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灯会的盛况和女子的风情。首句“火树灯山高入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灯火辉煌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次句“红筵翠幄自成春”则通过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后两句“游女有时还解佩,青楼何处不留人”则巧妙地融入了女子的形象,展现了节日中女子的自由与风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娱乐风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灯会的盛况和女子的风情,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自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娱乐风尚。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火树”和“灯山”比喻的是什么? A. 灯火辉煌的景象 B. 春天的树木 C. 山上的火光 答案:A
诗中“红筵翠幄”形容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宴会的豪华 C. 女子的服饰 答案:B
诗中“游女有时还解佩”表达了什么? A. 女子的束缚 B. 女子的自由 C. 女子的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