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7:27
答子勉三首
苏轼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看法与态度。惊人之句,有时会让人自傲地炫耀于王公贵族之间;而处士保持清白的节操,滑稽的言辞又如何能够显得出众。诗人提到深沉如同康乐(即康熙皇帝),简朴而远大如安丰(古地名),最终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在林下共聚,品味清风明月的雅趣。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词、散文、词等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很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生活中遭遇了许多困境与磨难。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清白节操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现了苏轼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清白节操的珍视。诗中“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一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权贵时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佳句不应沦为炫耀的工具,而应是表达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接下来的“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则强调了隐士的高洁,认为幽默和滑稽并不能掩盖其清白的节操。
而“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则用历史人物与地名来比喻理想的诗歌境界,深沉而简朴,反映出苏轼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最后一句“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则流露出他对于雅趣生活的向往,愿意与志同道合者在自然中共赏风雅,体现了其对自由与清净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诗歌的真实与清白,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自由、自然与高洁情操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处士”指的是哪类人?
A. 权贵
B. 隐士
C. 商人
答案:B
“深沉似康乐”的“康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康熙皇帝
C. 唐太宗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安丰”代表的是怎样的理想?
A. 复杂华丽
B. 简朴远大
C. 世俗繁华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为内敛,表达了对清白节操和高雅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奔放的个性与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