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4:26
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
陨霜知已杀,坯户听初焚。
束缊方熠燿,敲石俄氤氲。
落点甘泉烽,横烟楚塞氛。
穷蛇上乔木,潜蛟蹑浮云。
惊飞堕伤雁,狂走迷痴麏。
谷蛰起蜩燕,山妖窜夔羵。
野竹爆哀声,幽桂飘冤芬。
悲同秋照蟹,快若夏燎蚊。
火牛入燕垒,燧象奔吴军。
崩腾井陉口,万马皆朱幩。
摇曳骊山阴,诸姨烂红裙。
方随长风卷,忽值绝涧分。
我本山中人,习见匪独闻。
偶従二三子,来访张隐君。
君家亦何有,物象移朝曛。
把酒看飞烬,空庭落缤纷。
行观农事起,畦垅如缬纹。
细雨发春颖,严霜倒秋蕡。
始知一炬力,洗尽狐兔群。
在寒冷的山中,丁女真水妃化作火焰。霜降知道已经结束,土坯的房户里传来了初次燃烧的声音。束缊的火焰正闪烁,敲击石头的瞬间烟雾升腾。落点在甘泉旁的烽火,横烟弥漫着楚地的氛围。穷蛇爬上高树,潜蛟在浮云间游动。惊飞的雁儿坠落,狂奔的麏鹿迷失方向。谷中虫鸣唤醒了蜩鸟,山中的妖怪窜逃而去。野竹爆发出悲哀的声音,幽桂飘散着冤屈的芬芳。悲伤如同秋天的蟹,快乐如同夏日的蚊子。火牛冲入燕国的营垒,燧象奔向吴军。井陉口崩腾而出,万马奔涌皆是红旗。摇曳在骊山的阴影下,诸姨们穿着鲜红的裙子。顺着长风卷起,忽然遇到绝涧的分水。我本是山中人,习惯见到而不是单听。偶尔跟随二三朋友,来拜访张隐君。你家有什么呢?物象随晨昏而变。举杯看飞舞的火烬,空庭落下缤纷的灰烬。观看农事的开始,田畦如同锦纹。细雨滋润春芽,严霜倒映秋天的蕡菜。才知道一把火的力量,可以洗净狐兔的群体。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被贬谪时期。此诗通过描绘火焰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世间纷扰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借助火焰象征着人类的力量与生存斗争。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是一首典型的苏轼诗作,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和深厚的哲理思考。全诗以火焰的燃烧为线索,描绘了火焰的力量与自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开篇以“丁女真水妃”引入,巧妙地将人和自然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火焰带来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无常。后面描绘的动物和自然现象,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生存的斗争,如“惊飞堕伤雁”和“谷蛰起蜩燕”,展现了生态的复杂性与生存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诗的最后几句更是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但同时又强调了人类的坚韧与不屈。
整首诗通过火焰与自然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丁女真水妃”象征什么?
“惊飞堕伤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诗的最后几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