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襄阳乐

《襄阳乐》

时间: 2025-05-02 10:51:00

诗句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

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1:00

襄阳乐

原文展示

使君未来襄阳愁,
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
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
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
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
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
目送飞鸿应断肠。

白话文翻译

使君还没来襄阳,我心中充满忧愁;
提着刀进入市场,裹着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水,
襄阳闲事多,春天游玩频繁。
襄阳的春游乐趣在哪里呢?
在岘山的阳光下和汉江的岸边。
使君的红旗正在翻飞,
人们道使君的风采宛如羊杜(即杜甫)。
路边遇到人问起洛阳,
中原战乱,使春田荒芜。
北方人听说襄阳的乐趣,
目送飞鸿,心中断肠。

注释

  • 使君:指地方官员,可能特指某位亲友。
  • 毡裘:毛毡做的外衣,表示冬季的服装。
  • :指沔水,今湖北省的沔河,流入长江。
  • 岘山:位于襄阳附近的一座山,风景优美。
  • 朱旆:红色的旗帜,象征着官方身份或权威。
  • 羊杜:指唐代诗人杜甫,以其诗作中展现的忧国忧民之情而闻名。
  • 飞鸿:指候鸟,寓意远行,代表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兼具政治家、哲学家的深邃思考。

创作背景

《襄阳乐》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苏轼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民生苦难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诗歌鉴赏

《襄阳乐》描绘了一个在春季游玩的场景,但在欢愉的表象下,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即以“使君未来襄阳愁”引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未至的忧愁。诗中通过对襄阳春游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情风貌。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情感逐渐转向对北方战乱的感慨,表现出对故乡洛阳的牵挂和对战事的无奈。通过“中原苦战春田荒”的描绘,令人深感时代的悲哀与无奈。最后以“目送飞鸿应断肠”结束,情感达到了高潮,飞鸿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悲情基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合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生命、友情以及国家命运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君未来襄阳愁:表达对友人未至的忧愁。
  • 提戈入市裹毡裘:描绘了一个冬季的场景,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自从毡裘南渡沔:暗指南渡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襄阳无事多春游:展现了春游的欢乐气氛。
  • 襄阳春游乐何许:询问春游乐趣所在,表面轻松却暗含思索。
  • 岘山之阳汉江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示了襄阳的美。
  • 使君朱旆来翻翻:暗示友人即将到来,期待与友相聚。
  • 人道使君似羊杜:将友人与杜甫相提并论,显示其才华与人品。
  • 道边逢人问洛阳:表现了对故乡的牵挂。
  • 中原苦战春田荒: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
  • 北人闻道襄阳乐:北方人听闻襄阳的乐趣,感到羡慕却又无奈。
  • 目送飞鸿应断肠: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飞鸿象征离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鸿”作为思念的象征,增加了意象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语言更为工整。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春游的乐趣与战争的苦痛,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展现了苏轼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游: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飞鸿:代表离别与思念,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岘山汉江: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或地方官员
    • C. 战士
  2. “襄阳无事多春游”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失落
  3. “目送飞鸿应断肠”中的“飞鸿”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离别与思念
    • C. 战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 李白《月下独酌》:虽主题不同,但也体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风格上则更趋于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
  • 《苏轼传》:对苏轼生平及其作品有深入的分析。

相关查询

和菜花二首 水车 赤壁赋中四句·用之不竭 石堂 其四 不解算 其三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积雨写怀 其二 咏史上·秦皇 咏史 其二 梁武帝 咏史下·王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站不住脚 高字旁的字 白头而新 碍难遵命 一苇可航 倒八字的字 屮字旁的字 谱氏 折结尾的成语 大厦将颠 曰字旁的字 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施绯拖绿 闻风而至 灏噩 畎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