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 其四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 其四》

时间: 2025-05-07 22:56:45

诗句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鍊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6:45

原文展示: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鍊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歌颂了子政(指的是子思)的人才和智慧,认为他超凡脱俗,深谙阴阳之道。淮南的秘诀藏于枕边,能养生延年。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难以争取这一瞬的光辉。又怎能知道那青藜火的光亮,老者(丈人)并非是世俗之人?

注释:

  • 子政:即子思,孔子的孙子,代表着儒家思想的传承者。
  • 洵奇逸:洵,确实;奇逸,指的是超凡脱俗的才能。
  • 阴阳:古代哲学中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
  • 淮南:古地名,传说中淮南王刘安是道教的代表。
  • 养鍊:指养生和修炼。
  • 臭浊:指污浊的环境。
  • 青藜火:青藜是一种植物,火象征光明和希望。
  • 丈人:古代尊称,通常指有智慧的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阅读《山海经》后所作,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思考。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多关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超凡智慧和修炼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通过对“子政”与“青藜火”的描绘,探讨了智慧与人生的意义。在诗中,苏轼以“子政洵奇逸”开篇,直指天才的超凡脱俗,展示了他对古代智者的推崇。而后通过“淮南枕中诀”引入道教的养生之道,暗示着智慧与寿命的密切关联。诗中“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一句,强调了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中,追求光明与卓越的艰难。最后,提到的“青藜火”则象征着一种内在的智慧与灵魂的光芒,强调即便在浑浊的世俗中,也能找到真正的智慧和价值。整体上,诗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表达了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博大的胸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政洵奇逸:称赞子思的才能超凡脱俗。
  2. 妙算穷阴阳:他精通阴阳之道,显示出深厚的学识。
  3. 淮南枕中诀:暗指道教的养生秘诀,藏于日常生活中。
  4. 养鍊岁月长:通过修炼,能够延长生命。
  5. 岂伊臭浊中:质疑在污浊环境中,是否能够争取光辉。
  6. 争此顷刻光:强调瞬间的光辉是多么难得。
  7. 安知青藜火:反问青藜火的光亮,象征智慧的启示。
  8. 丈人非中黄:丈人并非平凡的人,隐含对智者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藜火比作智慧的启示。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了情感的表达与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智慧、修炼和人生的意义,强调在浑浊环境中追求光辉与智慧的艰难。诗中展现了对古代智者的尊敬,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政:象征智慧与超越。
  • 阴阳:代表自然法则与人生哲理。
  • 青藜火:象征内在的智慧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子思
    • C. 刘安
  2. “青藜火”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臭浊”主要指什么?

    • A. 美好的环境
    • B. 复杂混乱的世俗
    •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苏轼的作品都体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注重豪放和个性,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海经》相关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题柳 郭处士击瓯歌 咏寒宵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回中作 原隰荑绿柳 杨柳枝 河渎神 地肺山春日 南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外活儿 宵熸 厉精更始 矛字旁的字 变幻莫测 卜字旁的字 胰皂 安其所习 月字旁的字 交易不成仁义在 彘肩斗酒 包字头的字 甘字旁的字 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上昼 包含神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