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02:31
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
三吴重时节,九陌自歌舞。
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
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
今宵扫云阵,极目净天宇。
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
飞球互明灭,激水相吞吐。
老去反儿童,归来尚铙鼓。
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
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
华灯熄灭了艰难的岁月,冷冷的月亮悬挂在空中。三吴地区正值重阳时节,街头巷尾自是歌舞升平。云彩从月亮那边望去,刚好到达了一百五十个日子。美好的日子可以用手指头来数,快乐的事情接连不断。今夜扫去云雾,放眼望去,天宇明净。游玩的人们各自忘了归路,喉咙里却未曾见到(欢歌笑语)。飞球在空中明灭交替,激荡的水流相互吞吐。老了反而像小孩一样,回家时仍在敲打鼓乐。新年消融了暗雪,旧岁又增添了丝缕(快乐)。何时才能在九江城,相对而坐的渔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在古典文学中有极高的地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此诗是苏轼在元宵佳节时创作的,他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乐趣的珍惜。
该诗的整体氛围充满了节日的欢愉与对时光流逝的思索。开篇的“华灯閟艰岁”,瞬间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灯火辉煌的元宵夜,然而随之而来的冷月却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三吴地区在重阳时节的欢庆,恰好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这一句则通过数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多次提到的“乐事相继武”,展现了节日的欢愉和人们的热情。尤其是“嬉游各忘归”,更是表现了人在欢乐中忘却了归路的无忧心态。
在最后,诗人以“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作结,赋予全诗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诗人在欢庆与欢乐中,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宿,渔父象征着安逸与宁静。整首诗在欢快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体验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乐趣的追求。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代哪个地区?
“嬉游各忘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渔父”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