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中得公所题诗赋六绝句 其四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中得公所题诗赋六绝句 其四》

时间: 2025-05-01 05:07:13

诗句

故相曾兴告讦风,一时多坐语言中。

乃知复壁遮防意,是谓知公亦爱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7:13

原文展示:

故相曾兴告讦风,一时多坐语言中。乃知复壁遮防意,是谓知公亦爱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前朝的宰相曾因告发而兴起风波,一时间许多人因此受到言语的牵连。由此可知,复壁的遮蔽和防范之意,正是为了表达对公的了解和爱护。

注释:

  • 故相:指前朝的宰相。
  • 告讦风:因告发而兴起的风波。
  • 坐:因...而受牵连。
  • 复壁:指双重墙壁,比喻严密的防范措施。
  • 遮防意:遮蔽和防范的意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是赵蕃为纪念前守凌公而作,表达了对凌公的敬仰和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知府提举寻找前守凌公遗迹时,偶然在庭庑的雨压复壁中发现凌公所题诗赋后所作。诗中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和人们对凌公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前朝宰相因告发而兴起风波的描述,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诗中的“复壁遮防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凌公的深切理解和爱护。最后一句“是谓知公亦爱公”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即对凌公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凌公的深厚情感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相曾兴告讦风”:描述了前朝宰相因告发而兴起的风波,暗示了政治环境的复杂和险恶。
  2. “一时多坐语言中”:说明当时许多人因言语而受牵连,反映了社会的紧张氛围。
  3. “乃知复壁遮防意”:通过“复壁”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凌公的深切理解和爱护。
  4. “是谓知公亦爱公”: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即对凌公的敬仰和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复壁”比喻严密的防范措施,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凌公的深切理解和爱护。
  • 直接表达:最后一句“是谓知公亦爱公”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前朝宰相因告发而兴起风波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凌公的敬仰和怀念。

意象分析:

  • “复壁”:比喻严密的防范措施,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凌公的深切理解和爱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复壁”比喻什么? A. 严密的防范措施 B. 坚固的墙壁 C. 隐蔽的地方 答案:A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凌公的敬仰 B. 对凌公的厌恶 C. 对凌公的冷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诗作,如《寄凌公》等,以更全面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可以与同时期的其他诗人如陆游、杨万里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在表达情感和描绘社会环境时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广寒宫里 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 水调歌头·苦苦谁知苦 水调歌头·一个奇男子 水调歌头·土釜温温火 杨柳枝·挼碎梅花一断肠 鹧鸪天·翠幄张天见未曾 贺新郎·银汉千丝雨 贺新郎·俯仰天粘水 贺新郎·倚剑西湖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字底的字 包含腔的成语 敷衍塞责 披怀 欧元 寸字旁的字 志致 蜿蝉 釒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仁开头的成语 三分鼎足 先意希旨 冢舍 夹道欢呼 出凡入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