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时间: 2025-04-23 21:11:57

诗句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1:57

原文展示: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白话文翻译:

在山阴寻找道士,映照着新羽衣的竹子。
侍奉坐在身边的两个童子,陪伴游玩的五位老者。
水花在松树下静静流淌,坛草在雪中迎来春天。
听说桃源洞如今依然避开秦国的纷争。


注释:

字词注释:

  1. 山阴:指山的阴面,常是隐秘、安静的地方。
  2. 道士:修道之人,通常指道教的修行者。
  3. 映竹:竹子的影子,或竹子在阳光下的影子。
  4. 羽衣:道士所穿的轻便衣服,象征清幽。
  5. 侍坐:侍奉坐在旁边。
  6. 双童子:两个年轻的侍从。
  7. 陪游:陪伴游玩。
  8. 水花:水流溅起的水花。
  9. 坛草:祭坛上的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10. 桃源洞: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11. 犹避秦:仍然避开秦国的统治与纷争。

典故解析:

  • 桃源洞:源于《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义山,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幽远著称,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唐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试图通过与道士和老者的偶遇,探寻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


诗歌鉴赏: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哲理的诗作,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雅的山林场景,展现了诗人与道士、老者之间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山阴的静谧与道士的羽衣相映成趣,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在此情景中感受到了宁静与和谐,既通过对水花与松下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借助坛草与雪中春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此外,诗的结尾提到了桃源洞,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渴望,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纷扰的反思与逃避的愿望。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阴寻道士:在阴凉的山中寻找道士,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2. 映竹羽衣新:竹影映衬着新羽衣,象征着道士的清雅与脱俗。
  3. 侍坐双童子:身边有两个童子侍奉,显示出道士的地位与身份。
  4. 陪游五老人:与五位老者一起游玩,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与哲理。
  5. 水花松下静:水流在松树下静静流淌,表达出自然的宁静。
  6. 坛草雪中春:春天的草在雪中生长,隐喻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7. 见说桃源洞:听说桃源洞的传说,暗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8. 如今犹避秦:如今仍然避开秦国的纷争,反映了对现实的逃避。

修辞手法:

  • 意象:竹、羽衣、水花、松树等意象交织,形成和谐美丽的自然画面。
  • 对仗:例如“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构成了对称的结构。
  • 象征:桃源洞象征着理想的人生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追求,渴望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现实的逃避寻求内心的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阴:象征隐逸与宁静。
  2. 道士:象征追求精神自由的人。
  3. 羽衣:象征轻盈与超脱。
  4. 水花:象征生命与流动。
  5. 桃源洞:象征理想的隐居之地。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然场景,反映了诗人对逍遥游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阴”指的是哪里?

    • A. 山的阳面
    • B. 山的阴面
    • C. 河流
    • D. 平地
  2. “桃源洞”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纷争
    • B. 理想的生活
    • C. 物质的追求
    • D. 忧愁的心情
  3. 诗中提到的“水花松下静”表现了什么?

    • A. 水流湍急
    • B. 自然的宁静
    • C. 繁忙的生活
    • D. 人的喧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登高》
  2. 王维的《山居秋暝》
  3.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
  • 杜甫《登高》: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道教文化与唐诗的关系》

相关查询

涟上题樊氏水亭 登广陵栖灵寺塔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宓公琴台诗三首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 同韩四、薛三东亭玩月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同群公题中山寺 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马尉,今寄住滑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查监 氏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氏字旁的字 谱传 巾帼丈夫 魚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带提手旁的汉字大全 草字头的字 折文旁的字 逃之夭夭 儿字旁的字 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肝开头的成语 毛粟 弋字旁的字 仰屋浩叹 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基金 拼音jue的汉字全收录_jue的汉字发音详解 含春字的诗句大全_带春字的经典诗句赏析 四击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