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33
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
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
广宣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
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
李益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
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
杜羔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佛教的庙宇与繁华的城市相接,红色的楼阁与清澈的水面交相辉映。紫色的云彩映照着宁静的环境,红色的栏杆显得格外壮丽。烟雾缭绕的建筑在阳光下闪烁,窗外的日月交相辉映。傍晚时分,五陵的轮廓参差不齐,八条河流清晰可见。李益在松林间感受到轻风拂面,莲花池的波浪似乎要倾泻而下。敬畏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种疑惑的涌动,围绕着我的是无生的学问。
李益(约785年-约817年),字贞夫,唐代诗人,出身于山西,曾任职于京城长安,后迁居于南方。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景及抒发个人感情。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在那个时代,诗人们常通过描写自然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李益的这首《红楼下联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吸引着读者。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从“佛刹接重城”开始,诗人便将宗教与城市生活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在描绘自然景物时,李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紫云、丹槛等词汇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中的“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一句,既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又暗含了历史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几句“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哲学的探索与对知识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李益的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李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也承载了诗人对生活、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李益的《红楼下联句》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人生哲理
C. 宗教信仰
D. 社会生活
“参差五陵晚”中的“五陵”指的是:
A. 五个著名的山脉
B. 古代帝王的陵墓
C. 五个河流
D. 五个城市
诗中提到的“丹槛”主要指:
A. 红色的栏杆
B. 白色的墙壁
C. 蓝色的天空
D. 绿色的草坪
这两首诗在主题与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