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6:18
送柳宜城葬
鸣笳已逐春风咽,
匹马犹依旧路嘶。
遥望柳家门外树,
恐闻黄鸟向人啼。
全诗翻译:
号角声已经随着春风的微弱声息渐渐远去,
一匹马儿仍然在旧路上嘶鸣。
远远望去,柳家的门外树木依然挺立,
恐怕会听到黄鸟在树上朝人啼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黄鸟”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哀愁,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惋惜与怀念。
作者介绍:
顾况(约742年-约812年),字仲容,号云舫,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顾况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柳宜,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春天的来临,诗人感受到离别的伤感和对往昔的回忆,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送别的悲伤与思念。开篇用“鸣笳已逐春风咽”的句子,表达了送别时号角声与春风交融的幽怨,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与哀伤。接着“匹马犹依旧路嘶”,诗人以马的孤独嘶鸣,象征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中,诗人遥望柳家的树木,心中不禁想起那些黄鸟的啼叫,象征着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通过“恐闻”一词表现得尤为细腻,仿佛是心中对友人的思念正在化作鸟鸣,萦绕在耳边。
整首诗在结构上通过对比与联想,层层递进,情感愈加浓烈。诗中融入了对春天的描绘,既是送别的时节,也是生命复苏的象征,形成了生与死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总体而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送别的情景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离别的惆怅,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生命的无常。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诗人传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逝者的悼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鸣笳”指的是什么?
A. 战斗号角
B. 送别的号角
C. 春天的声音
D. 小鸟的鸣叫
“匹马犹依旧路嘶”中的“犹”是什么意思?
A. 仍然
B. 从不
C. 偶尔
D. 也许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快
B. 悲伤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顾况的《送柳宜城葬》与李白的《送友人》都有送别的主题,但顾况更注重细腻情感的描写,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