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2:42
临海所居三首 作者: 顾况 〔唐代〕
此是昔年征战处,
曾经永日绝人行。
千家寂寂对流水,
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去临溪不是遥,
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知叠嶂重霞里,
更有何人度石桥。
家在双峰兰若边,
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
月上青林人未眠。
全诗翻译:
这地方曾是昔日征战的场所,曾经漫长的日子里没有人行走。千家万户寂静地对着流动的水,唯有汀洲上春草茵茵生长。
前往临溪并不遥远,楼中就能看到赤城的标志。不知道在重重叠叠的山峦和霞光之中,还有什么人跨过那座石桥。
我的家在双峰兰若的边上,听见一声秋天的磬声,孤烟袅袅升起。山连着极远的海岸,鸟儿飞尽了,月光升起在青翠的林间,人却未曾入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闻名,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临海所居三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战争的沉痛回忆。
顾况的《临海所居三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而今寂静的地方,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战争的怀念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开头几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繁华与宁静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凄凉的氛围。诗人以“千家寂寂对流水” 描绘了昔日战火之后的荒凉景象,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此去临溪不是遥”则传达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期望能再次回到那片故土。诗人在描写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人事的深思,尤其是“更有何人度石桥”的疑问,似乎在追问昔日的繁华何在,令人倍感伤感。
最后一首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描绘了月夜下的孤独与宁静,山与水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人感受到一种隐秘的联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对历史的沉思,和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乡、怀旧与孤独,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家寂寂对流水”中的“流水”象征什么?
“此去临溪不是遥”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秋磬”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