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5:01
与客登望海楼(二首) ——杨维桢
蜒子雨开江上台,江头野老不胜哀。
蜃将楼阁宫中落,引旌旗月下来。
保障许谁为尹铎,事谐无复问文开。
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望海楼时的感受。江上细雨如丝,台上空旷,江边的老者因往日的辉煌而感到无比悲伤。蜃楼高耸,似乎从宫殿中降落,旌旗和月亮随之而降。谁能够担任此地的官职,已没有人再问文官的事了。可悲的是,昔日歌舞繁华的旧城阙,如今却只剩下昆明的几次大火留下的灰烬。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号石庵,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和书法。他的诗风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通过对望海楼的描写,反映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杨维桢的《与客登望海楼》以其细腻的感情和深刻的历史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与衰落。诗的开头,细雨中江边的孤寂与悲伤,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感触,野老的悲哀似乎是对往昔辉煌的无声控诉。接着,蜃楼的出现,不仅是神话中的美丽景象,更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不再。引旌旗月下来,暗示着曾经的荣耀与现在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联以“可怜”二字收尾,感叹旧城阙的凋零与变迁,昆明的灰烬更是对历史的沉重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慨万千。诗人通过古典的意象,表达了对繁华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无情与诗人的深情。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中“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水鸟
B. 传说中的海兽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尹铎”是指什么?
A. 农民
B. 商人
C. 官职
D. 将领
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的老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
《登高》与《与客登望海楼》均描写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登高》更多表现了壮阔的景色与诗人的豪情,而《与客登望海楼》则聚焦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