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7:56
金丸脱手弹鹦鹉,玉鞭嬉笑击珊瑚。
侍儿无赖有如此,知是霍家冯子都。
花袍白面呼郎神,当阶夺花不避人。
天马乘龙金络脑,贾家贵婿正娇春。
柘林纵猎金毛鹰,花街行春银面马。
夜宿倡楼酒未醒,飘风吹落鸳鸯瓦。
朱提注酒酒如池,太白淋漓吃不辞。
上楼更衣玉山倒,腰间带脱金犀毗。
蜀琴初奏双鸳鸯,解竹和鸣双凤凰。
夜阑酒散不上马,紫荆月堕西家墙。
石上叶生青凤尾,阶前花开黄鹄觜。
美人弄水百花池,水洒花枝双蝶起。
宜男草生小院西,阶前锦石与人齐。
钱塘潮生当午信,丹鸡飞上上头啼。
凤凰城外横门道,小妓军装金线袄。
春晖无赖苦撩人,自下雕鞍蹋芳草。
西江媛人久不见,手把新题合欢扇。
鲤鱼凭送相思书,霸王门前水如箭。
美人遗我昆溪竹,未写雌雄双凤曲。
爱惜长竿系钓缗,钓得西江双比目。
昨夜布衣行九州,今日绣衣拜冕旒。
马前清道一千步,当街不敢阚高楼。
关右新来豪杰客,姓字不通人不识。
夜半酒醒呼阿吉,碧眼胡儿吹笔笛。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7:56
春侠杂词十二首
作者: 杨维桢
金丸脱手弹鹦鹉,玉鞭嬉笑击珊瑚。
侍儿无赖有如此,知是霍家冯子都。
花袍白面呼郎神,当阶夺花不避人。
天马乘龙金络脑,贾家贵婿正娇春。
柘林纵猎金毛鹰,花街行春银面马。
夜宿倡楼酒未醒,飘风吹落鸳鸯瓦。
朱提注酒酒如池,太白淋漓吃不辞。
上楼更衣玉山倒,腰间带脱金犀毗。
蜀琴初奏双鸳鸯,解竹和鸣双凤凰。
夜阑酒散不上马,紫荆月堕西家墙。
石上叶生青凤尾,阶前花开黄鹄觜。
美人弄水百花池,水洒花枝双蝶起。
宜男草生小院西,阶前锦石与人齐。
钱塘潮生当午信,丹鸡飞上上头啼。
凤凰城外横门道,小妓军装金线袄。
春晖无赖苦撩人,自下雕鞍蹋芳草。
西江媛人久不见,手把新题合欢扇。
鲤鱼凭送相思书,霸王门前水如箭。
美人遗我昆溪竹,未写雌雄双凤曲。
爱惜长竿系钓缗,钓得西江双比目。
昨夜布衣行九州,今日绣衣拜冕旒。
马前清道一千步,当街不敢阚高楼。
关右新来豪杰客,姓字不通人不识。
夜半酒醒呼阿吉,碧眼胡儿吹笔笛。
金色的弹丸从手中脱落,打在鹦鹉上;玉制的鞭子嬉笑着击打珊瑚。
这些无赖的侍儿,果然是霍家冯公子。
花袍白面的人呼喊着郎神,竟在台阶上抢花,不怕旁人。
天马乘龙,金色的络脑;贾家富贵少爷,正值娇春。
在柘林中纵情猎金毛鹰,花街上春游银面马。
夜宿在酒楼,酒未醒,飘风吹落了鸳鸯瓦。
朱提注的酒如池水般,太白淋漓地痛快饮酒。
上楼换衣,玉山倾倒,腰间的金带脱落。
蜀琴初奏,双鸳鸯和鸣,解竹声中双凤凰齐飞。
夜深酒散,不上马,紫荆花月照西家墙。
石上青叶吐出凤尾,阶前花开似黄鹄嘴。
美人嬉水于百花池,水洒花枝,双蝶翩翩起舞。
宜男草生长在小院西侧,阶前的锦石与人相齐。
钱塘潮水在正午时分涌来,丹鸡在头顶啼叫。
凤凰城外的横门道,小妓穿着金线袄的军装。
春光无赖,苦恼地撩拨人,自下雕鞍践踏芳草。
西江的美人久未相见,手中握着新题的合欢扇。
鲤鱼承载着相思书,霸王门前的水流如箭。
美人送我昆溪竹,却未写出雌雄双凤曲。
我爱惜长竿系着钓缗,钓得西江双比目鱼。
昨夜我身着布衣走遍九州,今日则披绣衣朝拜冕旒。
马前清道一千步,街上不敢仰望高楼。
关右的新来豪杰,姓氏不通,人不识。
夜半酒醒,呼唤阿吉,碧眼胡儿吹奏笔笛。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书法家,字宗子,号白华,晚号骆驼子。杨维桢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书法艺术闻名,常在诗中融入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情的真实表达。他的作品多描写春日景象,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春侠杂词十二首》是杨维桢在春日游历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与生活中的种种感悟,展现了春日的繁华与人间的烟火气息。诗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文化。
《春侠杂词十二首》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春意盎然的世界。全诗通过多个场景的切换,串联起了春日的生机和人们的欢乐。诗中的意象层出不穷,金丸、玉鞭、鸳鸯瓦等形象,营造出一种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令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盛景之中。
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例如,诗中提到的“蜀琴初奏双鸳鸯”,不仅描绘了音乐的优雅,也暗示了情感的交融与和谐。而夜阑酒散的情景,则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酒后沉醉的微妙情绪。
此外,诗中流露出对春日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人情冷暖的细腻感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春景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人们在春日中欢聚、畅饮、游玩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景,还有人们的欢聚与情感交融,体现了生活的多彩与丰富。
金丸脱手弹鹦鹉中提到的“金丸”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蜀琴”最能象征什么?
“夜阑酒散不上马”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春侠杂词十二首》与《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