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8
王孝子,魏三公。
雀入幕,鲤入冰。
孝子可移臣子忠,而况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
何司徒,荀仆射,九锡王前相率拜。
孝子龙钟亦长揖,爵级同升在三太。
三太何足尊,不若犍为李孝孙。
王孝子是魏国的三公。
鸟儿飞入帷幕,鲤鱼跃入冰层。
孝子可以移换做臣子的忠诚,更何况三老在天子面前地位尊贵,像辟雍一样。
何必提及司徒和荀仆射,九锡时王前的拜谒。
孝子虽然年老,也仍然长揖,爵位同升在三太之中。
三太何足为尊,不如犍为的李孝子。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瞻,号北海,晚号青松子,浙江人。杨维桢以诗才和书法著称,其诗风古朴,常表现对历史和人物的思考,擅长抒情和议论。
《王孝子祥》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解放的时期。诗中通过王孝子的形象,表达对孝道的推崇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王孝子祥》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通过描写王孝子的形象,传达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对当时社会道德观的反思。诗中以“王孝子”开篇,立刻引入了一个具有历史重要性的角色,象征着忠诚和孝道的最高标准。接着,诗人用“雀入幕,鲤入冰”这样的意象,展现了自由与生命的脆弱,这不仅反映了对自然的亲切感,更隐喻了在权力和道德之间人们的挣扎。
“孝子可移臣子忠,而况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这一句通过对比,彰显了孝子与臣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三老的地位之高。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李孝孙”,借用历史典故,再次强调了孝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显示出诗人在对比中所蕴含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用词上凝练而富有韵味,情感上则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与思考。
整首诗歌围绕孝道展开,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中,孝道不仅是个人道德的体现,更是对历史和传统的敬重。通过对比和象征,诗人传达了对真正忠诚与孝道的深刻理解。
王孝子的身份是什么?
A. 魏三公
B. 汉王
C. 唐太宗
D. 宋明道
诗中提到的“雀入幕”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权力
C. 家庭
D. 学问
“三太”指的是什么?
A. 三位老者
B. 三个国家
C. 三个地方
D. 三个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