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2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25:34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
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
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
嶔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逼侧殆覆颠。
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
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
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鄽。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春天的月亮下,我前往省属的城市,开始在东西两侧的林间精舍休息。
因时而观察风俗,施惠于高年。
从浔阳出发,准备游览山川。
白云在晴空中聚拢,群峰在遥远的天空排列。
嶔崎的石门形状奇特,缥缈的香炉烟雾袅袅升起。
荒草丛生的地方,时常被树枝挂住,险些被压倒。
我终于到达了释迦的庐舍,周围的事物时常华美而妍丽。
昙远曾经在这里讲经,如今幽深玄妙的道理依然在此。
东西两侧的竹林寺,泉水从寒冷的山涧流出。
人事已经消逝,岁月却不断延绵。
殿宇还留存着丹青的色彩,台阶陡峭而倾斜。
优秀的人士也在此栖息,远离尘世的纷扰。
如今我恭蒙朝廷的寄托,教化在这里传播。
如果道理能够被领会,处理事情自然不会偏颇。
心中所追求的应是一致的,行为又怎会受缠绕牵连。
韦应物(约737年-792年),字子云,号长安人,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韦应物曾任地方官,因其诗作常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文情感,受到后世推崇。
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因公务出行,途经省属城市,途中观察到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俗,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道教、佛教的深邃思想,因此写下此诗。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是一首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世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描绘了春月下的山川美景,白云与群峰的交融,既有对自然的崇拜,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悟。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暂,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的前半部分多描绘自然景物,后半部分则转向哲理思考,尤其是在“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一句中,诗人恍惚间意识到个人的渺小与岁月的延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现实的关照,给读者以深思。
诗歌以春天的月亮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中的自然观察与人生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元素来表达春天的意象?
诗中提到的“榛荒”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游览时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