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6:47
齐天乐 用碧山韵送人归楚南
作者: 蒋春霖 〔清代〕
半春丝雨声中过,河桥未青杨叶。
断角吹寒,孤帆滞远,可是将离时节。
家山梦切。对岸芷汀兰,楚骚歌阕。
那不还乡,杜鹃啼后更愁绝。
潇湘春色似画,剩烽斜照里,悲恨休说。
鹤唳空江,鸦栖旧垒,景物归来都别。
羁怀暗结。怕瘦尽东风,驿梅难折。
后夜西窗,镜尘添鬓雪。
在半春时节,丝丝细雨声中,河桥上的杨叶尚未青翠。
寒风吹来,孤帆滞留远方,这正是将要离开的时节。
对故乡的梦依然切切,河对岸的芷草、汀兰,楚地的骚歌已经断了。
不知何时才能再归乡,杜鹃啼声使我更加忧愁。
潇湘的春色如同画卷一般,只剩下烽火斜照的余辉,悲恨之情无从诉说。
空江上鹤声嘶鸣,乌鸦栖息在旧垒,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在与我告别。
我内心的思念暗自结成束缚,怕是东风将我吹得憔悴,驿站的梅花又难以折下。
夜晚在西窗下,镜子里的尘埃添了我的白发。
作者介绍:蒋春霖,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游子思乡为主题,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离别的怅惘。
《齐天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人在细腻的春雨中,描绘了一幅愁苦的画面。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浓厚的乡愁情怀。
诗的开头用“半春丝雨声中过”,引入了季节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通过“河桥未青杨叶”描绘出春天的迟缓与期待,暗示着离别的无奈。诗人用“孤帆滞远”来表达自己的归乡无望,心中的惆怅愈加深重。
在描写故乡时,诗人提到“对岸芷汀兰”,让人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与美好;而“楚骚歌阕”则引发了对文化的追忆与向往。此时,杜鹃的啼鸣成为了思乡的催化剂,增加了离愁的层次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愈发浓烈,最终以“后夜西窗,镜尘添鬓雪”作为结尾,展现出岁月流逝的无情,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悲凉。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厚的情感表达,蒋春霖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成为一篇动人的离别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思乡、岁月流逝等主题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无奈的离愁,情感深邃且真挚。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半春丝雨声中过”中的“丝雨”指的是什么?
“孤帆滞远”所表达的情感是?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与《齐天乐》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离愁与思念的表达方式。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