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5:15
原文展示:
早行 罗邺 〔唐代〕 雨洒江声风又吹,扁舟正与睡相宜。无端戍鼓催前去,别却青山向晓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雨点洒在江面上,江水潺潺作响,风又吹拂着,小船正好适合睡觉。不知为何,戍楼的鼓声催促着前行,告别了青山,在黎明时分。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乘船行进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戍鼓声的催促,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江上行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洒江面、风拂扁舟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无端戍鼓催前去”一句,巧妙地融入了戍鼓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增添了一丝紧迫和无奈。最后,“别却青山向晓时”则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的不舍和对黎明的期待,情感复杂而深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江上行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旅途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深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扁舟”象征着什么? A. 旅途和移动 B. 宁静和安逸 C. 紧迫和无奈 答案:A
诗中的“戍鼓”主要作用是什么? A. 报时 B. 传递信号 C. 打破宁静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别却青山向晓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青山的留恋 B. 对黎明的期待 C. 对旅途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