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3:12
岚薰瘴染却敷腴,
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
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
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
要予临老识方壶。
山岚的香气虽染上瘴气,却依旧显得丰腴;
我在这里畅饮贪婪的泉水,独自享受着吴地的美好。
我并不想要连车收获薏苡,
也不愿意用沉重的网去捕捞珊瑚。
不知不觉与庾岭分别已三年,
却连曹溪的一滴水也没有收入。
我只指着庭前的两块柏石,
希望在临老时能识得方壶的真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其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流亡生涯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与感悟。此时的他经历了政治的波折与人生的起伏,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追求更为强烈。
苏轼的《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来表达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诗的开头“岚薰瘴染却敷腴”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虽然身处瘴气之地,但仍然能感受到自然的丰腴之美,暗示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接着,诗人自嘲“笑饮贪泉”,显示出他对享乐的淡然与洒脱;而“不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则展示了他对物质的淡薄追求,表达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在经历了与庾岭的别离、对曹溪水的无奈后,诗人最终回归到对庭前双柏石的指引,表明他更看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透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的向往,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这种情感的表现使得这首诗在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在逆境中依旧保持乐观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反映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岚薰瘴染却敷腴”中的“瘴”是什么意思?
A. 病态 B. 美好 C. 清凉 D. 烟雾
诗中提到的“方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与智慧 C. 友情 D. 爱情
苏轼在诗中表现出对物质的态度是?
A. 贪婪 B. 追求 C. 淡薄 D.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前者更多展现了对物质的淡薄,后者则在宁静中追求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