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48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
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摇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讬。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鹤!
自从离开京城,我的心情变得萧索。
十年来我沉迷于诗书,万事都显得空虚寥落!
北上登上蓟门,眼前茫茫一片沙漠,
倚剑对着风尘,感慨不已地思念卫国和霍国。
挥手告别燕赵,骑马怀着愁苦的心情。
天长路远至沧州,日暮时分到达邯郸的郭家。
在酒肆或许会耽搁,渔潭也常常停留。
独自一人面临艰险,所见的尽是善恶。
我永远愿意拯救百姓,谁说我能干得了鼎镬之事!
皇帝的情怀念古,时俗何以如此浮薄。
理道之事应当任贤,安稳之人又在寻求治愈。
老朋友们才华横溢,逸气抱负非凡,
隐逸的经济大业,纵横的建安风采,
才华与抱负忽然崭露头角,风期却没有诺言。
在飘摇的州县间,漫长的路途让我言语讥讽。
向东追赶贝丘,向西眺望弥虢。
淇水徒然自流,浮云也难以寄托。
我的谋略恰好可用,天路又岂是那么狭窄!
不然我就去买田,自己耕作和开凿,
且欲与鹪鹩为伍,何能志向如鸿鹤!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今山西省。他的诗歌以边塞诗和田园诗著称,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战争与英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适离开京城后,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同时又反映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京华后的心境,展现了高适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诗的开头,诗人通过“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心灵的孤独,十年守章句的岁月使他感到万事空寥落,生活的单调与无奈在此刻得以体现。
接着,诗人北上登蓟门,眼前的沙漠景象让他感到迷茫和孤独。在这段旅程中,他倚剑对风尘,思念着卫霍的英雄气概,流露出对昔日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中描写了他在旅途中对各地的所见所感,虽独行却要面对艰险,所见尽是善恶,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无奈。他希望能够拯救百姓,但又感到力不从心,感叹“孰云干鼎镬”,反映出对权力与责任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在节奏与情感的变化中,展示了一个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描绘出孤独的旅行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最后,他表达了宁愿与平凡的小鸟为伍,也不愿志向高远如鸿鹤的态度,体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孤独的旅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及对现实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蓟门”是指哪个地区?
诗中“淇水徒自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