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21
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细麦新秧随意长,闲花幽草为谁芳。
午桥萧散名千古,金谷繁华梦一场。
满眼春愁禁不得,数声啼鸟在斜阳。
这首诗通过桑田和沧海的变化,表达了历史的兴亡无常。每年春风自东而来,伴随着细麦和新秧在田间自由生长,闲适的花草又是为了谁绽放呢?午后的桥边显得萧条,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的名声;而金谷的繁华只不过是一场梦。眼前满是春日的愁苦,鸟儿在斜阳中啼叫,愁绪难以抑制。
王进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字子仪,号园山,诗风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和人事哲理,富有生活气息。
本诗写于春日,作者在田园中所见所感,抒发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春天的美好与忧愁交织的情感。
《春日田园杂兴二首 其一》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怀,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开篇以“桑田沧海几兴亡”引入,立即设定了诗的主题——历史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春风的吹拂让万物复苏,细麦和新秧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然而,诗中“闲花幽草为谁芳”的疑问,似乎在探讨自然美丽背后的人生意义,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午桥萧散名千古,金谷繁华梦一场”更是将历史的冷酷与个人的感受结合,午后的桥边孤寂,金谷的繁华已成往事,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满眼春愁禁不得,数声啼鸟在斜阳”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春愁却难以遏制,鸟儿的啼叫更增添了诗的哀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王进之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本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春天带来的美好与忧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桑田沧海几兴亡”中的“兴亡”指的是什么?
诗中“闲花幽草为谁芳”表达了什么情感?
“满眼春愁禁不得”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答案:
王进之的《春日田园杂兴二首》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感情,但王进之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强调时世的动荡与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