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7
易生画麞猿猴獾赞
作者:黄庭坚 〔宋代〕
穴居木处,相安以饮食生。
渴饥爱憎,无师而自能。
其皮之美也,自立辟。
其肉之肴也,故多兵。
风林露壑,伐木丁丁。
雄雌同声,去之远而犹鸣。
彼其不同臭味,故眴目而相惊。
惟虫能虫,惟虫能天。
余是以觏万物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生活在树林里的动物们,它们相互依存,以树木为家,依靠自然的食物生存。它们感受到饥饿与渴望,彼此之间没有老师却能自我学习。它们的皮毛美丽,能够独立生存;它们的肉则成为猎物,因此常常遭到捕猎。树林中风声、露水、山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伐木声声入耳。雄雌动物齐声鸣叫,尽管离得很远,声音仍然清晰可闻。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气味,因此它们常常惊慌失措。只有虫子能够适应虫子的生活,只有虫子能在天上飞翔。由此,我得以领悟到万物之间的情感。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主张诗歌应与个人情感密切结合,风格清新、豪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之中,反映了他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易生画麞猿猴獾赞》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透过对动物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独立。诗中对动物生活状态的细致观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通过“穴居木处”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动物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以及它们在生存中相互依存的关系。
诗中提到的“渴饥爱憎”,不仅反映了动物的生存状态,也隐含了人性的复杂。它们在生存中没有老师,却能自我学习,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和智慧。接着,诗人描述了动物们的皮毛和肉体,暗示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风林露壑,伐木丁丁”的描写,呈现了自然的声音与气息,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雄雌动物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与延续,而“彼其不同臭味”则引出了动物间的警觉与本能反应,展示了生物之间微妙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动物生活的细腻刻画,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动物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独立,反映了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动物栖息在哪里?
诗中提到“无师而自能”是什么意思?
在诗中,动物们的鸣叫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