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其三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其三》

时间: 2025-05-05 10:40:31

诗句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

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

从来亲骨肉,不免相可不。

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40:31

原文展示: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
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
从来亲骨肉,不免相可不。
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


白话文翻译:

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不如意,十件事情中有八九件都不顺利。
没有见到历下的人,白白地在历城喝酒。
自古以来亲近的骨肉之间也难免互相嫌弃。
我只希望崇尚实际的事情,虚名就像箕斗一样无用。


注释:

  • 不如意:事情不顺心。
  • 十事恒八九:形容事情不如意的频繁,十件事中有八九件都不如愿。
  • 历下人: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士人,如苏轼等。
  • 历城酒:历城是地名,这里指在历城饮酒。
  • 亲骨肉:指亲戚、家人。
  • 崇事实:崇尚实际的事情。
  • 虚名:没有实际意义的名声。
  • 箕斗:古代一种盛米的器具,形容虚名无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与苏轼并称,属于“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作品多表现出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时值其生活遭遇困顿,心境沉重,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真实、实际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以及人际关系的反思。开头两句以“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直接切入主题,简洁而有力地道出了生活的艰辛和挫折。接着,诗人提到“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在酒中空耗时光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从来亲骨肉,不免相可不”,则反映了亲情之间的隔阂与纷争,暗示着即使是血缘相近的人,也难免会有误解和嫌隙。最后一句“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核心思想:追求真实而非虚名,倡导务实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名利的蔑视和对真情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表达出对人生的不满与无奈,强调生活的不顺。
  • 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愁苦的情绪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体现,酒成为无奈与孤独的象征。
  • 从来亲骨肉,不免相可不:反映出亲情中也存在着摩擦和不和谐。
  • 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表达对追求实质内涵的向往,批判虚名所带来的空虚。

修辞手法:

  • 对偶:如“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形成了整齐的节奏感。
  • 比喻:将“虚名”比喻为“箕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其无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倡导寻求真实的价值,而非追求表面的虚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消愁和无奈。
  • 亲骨肉:象征亲情,但也指代复杂的人际关系。
  • 虚名:象征社会的浮华与无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友情的赞美

  2. “未见历下人”中的“历下人”指的是谁? A. 历城的酒商
    B. 历史上的士人
    C. 诗人的朋友

  3. “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崇尚实际,反对虚名
    C. 关注亲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其三》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人际关系的复杂,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放纵态度。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酒泉子·长忆孤山 酒泉子·长忆西湖 酒泉子·长忆观潮 寿朱宋 寿鞏守 寄远 客舍 澎湖八景 澎湖八景 澎湖八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结绳而治 包含樊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明日黄花 隶字旁的字 风恬浪静 珍台 風字旁的字 瞎说八道 一身百为 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卖酒提瓶 支字旁的字 山豪 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异苔同岑 羞开头的成语 乙字旁的字 罔上虐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