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2:10
铜铃冻咽走征赢,九郡齐州眼底过。大雪宵飞埋白屋,层冰晓踏渡黄河。秋屯野聚饥寒少,古侠民留慷慨多。祇有健儿间不得,天风凌厉射鴚鹅。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的雪天行走在河北道中的情景。铜铃声被冻住,行人艰难前行,途经九郡齐州。大雪在夜间飞舞,掩埋了房屋,早晨的冰层则让人们踏过黄河。秋季时,饥寒交迫的民众聚集在野外,而古代的侠客们却慷慨大方。只是只有英勇的年轻人无法自由行动,严寒的风如箭般刺骨。
作者介绍:黄本骐,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雪行中的艰难旅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及民众的困境。
这首诗以严寒的冬季为背景,描绘了在雪中行走的艰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的“铜铃冻咽”生动地描绘出寒冷的气候,使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寒意;而“大雪宵飞埋白屋”则通过对大雪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威力与无情。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行走,更关注社会民生,提到“秋屯野聚饥寒少”,展示了困苦的民众生活。最后提及“古侠民留慷慨多”,将侠义精神与民众的困境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对人性光辉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冬日行旅的艰辛,反映了社会民生的困境,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关注的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及对远方的向往。两首诗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