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23:58
潋滟红亭射晓霞,波光百顷渺无涯。
居民种芰分湖面,小艇叉鱼踏浪花。
远浦风烟通震泽,上方钟磬出楞伽。
田园杂事皆诗料,曾是当年参政家。
在晨曦的照耀下,红亭映射出潋滟的霞光,湖面波光荡漾,广阔无边。
湖边的居民种植着芡实,划着小艇在湖面上捕鱼,轻轻踏着浪花。
远处的水面上,风烟弥漫,直通震泽,而上方的钟声和磬声则飘出楞伽寺。
田园中的杂事都成为了诗的素材,曾经我也是当年的参政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大昕(1711年-1796年),字仲明,号志道,清代学者,擅长诗词,研究古文。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尤其在历史、地理方面造诣颇深,是当时著名的文人。
创作背景:
《石湖》创作于钱大昕晚年,他在湖边生活,目睹湖光山色,思绪万千,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石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诗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晨曦下的红亭、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渔民划船捕鱼的宁静场景。这种自然景色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更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的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与政治的关系,表达了他对曾经担任职务的回忆与反思,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归于自然的心态。
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反映了他对政治生涯的反思,体现了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生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亭”指的是什么?
诗中“波光百顷渺无涯”表达了诗人对湖面的什么感受?
“曾是当年参政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