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57:42
杜秋在时花解言,杜秋死后花更繁。
柔姿曼态葬何处,天红腻白愁荒原。
高洞紫箫吹梦想,小窗残雨湿精魂。
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
杜甫生前的时候,秋花会与他低语,然而杜甫去世后,花却更加繁盛。
那些柔美的身影和曼妙的姿态,终究葬在哪里呢?天边的红色和白色,让我愁苦连绵。
高处的洞里,紫色的箫声在吹奏梦想,小窗外的残雨,让我的精魂都湿透了。
华丽的筵席和金缕衣裳都无消息,一阵征帆已经驶过海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10年),唐代诗人,字梦阮,号青丘,擅长诗歌,风格多变,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见长。
创作背景: 《金陵思古》写于唐代,诗人借古抒怀,呈现对逝去时代的追思与对美好事物的感叹,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金陵思古》是一首深情的怀古之作,诗中通过对杜甫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提到“杜秋在时花解言”,即使杜甫已经去世,诗人却依然能感受到他在世时的风采,这种怀念之情令人动容。接着,“柔姿曼态葬何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无奈。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高洞紫箫”和“小窗残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追忆的孤独与无助。最后的“绮筵金缕无消息”则暗示着对生活奢华的追求与最终的空虚,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折射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陵思古》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罗隐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高洞紫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对梦想的追寻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绮筵金缕无消息”反映了什么?
A. 对生活的奢华追求
B. 对逝去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罗隐在《金陵思古》中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家国情怀。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