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1:38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苏轼 〔宋代〕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谁来迎接使君的车子,知道是丈人屋上的那只乌鸦。
丈人今年刚满二十岁,登上楼马不需要人扶助。
使君带着弩箭做前驱,蜀地的人不再谈论相如。
无论老幼都穿上新衣,手中有鞭又何必用蒲草。
春波如天,湖水涨满平湖,红色的马鞍映照着坐下的香肌。
鞲上摆着白玉的酒壶,公堂上唱歌如同凤凰孵雏。
众孙欢笑争着拉须鬚,蜀人把这一场景画作西湖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尤以豪放著称。苏轼在政治上经受过多次沉浮,经历了多次贬谪与升迁,其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彭州期间,因其亲家来访,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亲友的欢聚与生活的感慨。诗中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人情的温暖描绘。
这首诗通过对迎接亲友的场景描绘,传达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以“东来谁迎使君车”引入,立即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展示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诗人通过丈人的年轻与活力,表现了家庭和睦与亲情的美好。接下来,诗中提到使君带弩作为前驱,象征着家庭的保护和对未来的期待,而蜀地人不再谈论相如则暗示着对传统文化的淡化。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春波如天涨平湖”,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最后的“诸孙欢笑争挽须”则描绘了家庭团聚的场景,生动形象,透露出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感,情感上则真挚而温馨,表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珍视。
整首诗以迎接亲友的场景为主线,表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
“丈人今年二毛初”中的“二毛”指几岁?
诗中提到“蜀人不复谈相如”是为了表达什么?
“春波如天涨平湖”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苏轼的《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轼的诗更强调家庭团聚的温暖,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友谊与离别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