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7:13
《使东川。嘉陵驿二首(篇末有怀)》
唐代元稹
嘉陵驿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声。
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
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在嘉陵驿的空床上,我是孤独的客人,
一整夜听着嘉陵江水的声音。
面对南边的墙,满山的树木,
野花在朦胧的月光下随意摇曳。
墙外的花枝压着矮墙,
明亮的月光照在床的一半上。
无人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只能在西边的走廊独自入眠。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简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属于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这首诗写于元稹旅途之中,表现了他在嘉陵驿的孤独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融,反映了他对游子身份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使东川。嘉陵驿二首(篇末有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外旅途中孤独而思乡的心境。首句“嘉陵驿上空床客”便直接点明了孤独的主题,空床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接下来的“江水声”则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却又添了几分忧伤,江水的流动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游子的愁苦。
诗人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象,尤其是“墙南满山树”和“野花撩乱月胧明”,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墙外的花枝和床上的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暗示着尽管环境美好,诗人内心的孤寂却难以消散。
最后两句“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心中充满了无法诉说的苦闷与孤独。这种孤独不仅是对旅途的感怀,更是对生命中孤独时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深深的思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借助自然景象反衬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中孤独时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诗中“墙外花枝压短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诗人的孤独
B. 自然的美好
C. 游子的烦恼
诗人“无人会得此时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兴奋
诗中“月明还照半张床”体现了什么?
A. 诗人的幸福
B. 诗人的孤独
C. 诗人的思念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的个性和对生活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