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0:10
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
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
春别亦萧索,况兹冰霜晨。
零落景易入,郁抑抱难申。
百宵华灯宴,一旦星散人。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
绵绵无穷事,各各驰绕身。
徘徊黄缥缈,倏忽春霜宾。
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
日嗟来教士,仰望无由亲。
东都清风减,君子西归朝。
独抱岁晏恨,泗吟不成谣。
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
回雁忆前叫,浪凫念后漂。
悠悠孤飞景,耸耸衔霜条。
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病深理方悟,悔至心自烧。
寂静道何在,忧勤学空饶。
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
文字徒营织,声华谅疑骄。
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善士有馀食,佳畦冬生苗。
养人在养身,此旨清如韶。
愿贡高古言,敢望锡类招。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0:10
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
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
春别亦萧索,况兹冰霜晨。
零落景易入,郁抑抱难申。
百宵华灯宴,一旦星散人。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
绵绵无穷事,各各驰绕身。
徘徊黄缥缈,倏忽春霜宾。
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
日嗟来教士,仰望无由亲。
东都清风减,君子西归朝。
独抱岁晏恨,泗吟不成谣。
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
回雁忆前叫,浪凫念后漂。
悠悠孤飞景,耸耸衔霜条。
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病深理方悟,悔至心自烧。
寂静道何在,忧勤学空饶。
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
文字徒营织,声华谅疑骄。
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善士有馀食,佳畦冬生苗。
养人在养身,此旨清如韶。
愿贡高古言,敢望锡类招。
洛河向西流淌,水面上波光粼粼。
清风送走君子,车马远去不见尘埃。
春天的离别也让人感到萧索,更何况今天是冰霜的早晨。
凋零的景色容易进入心中,郁闷的情绪却难以表达。
百夜的华灯盛宴,一旦天明星散人去。
岁月如箭飞逝,忧愁像蚕抽丝般缠绕。
无尽的事情,各自缠绕着身心。
徘徊在黄昏的迷雾中,忽然春霜来临。
彼此的关系如同物与物的表象,永远告别这人世的姻缘。
我叹息着向书生求教,却无从亲近。
东都的清风减弱,君子西归的早晨。
我独自怀抱岁末的遗憾,泗水吟唱却无法成谣。
珍贵的游乐意趣很多,而分别的情感却容易消减。
归来的大雁想念以前的叫声,漂流的野鸭怀念过去的漂泊。
悠悠的孤飞景象,耸立着衔霜的枝条。
迷惘的趣味多是滞涩,交往的朋友少且新。
病重时才明白道理,悔恨的心情不断燃烧。
寂静的道路在哪里,忧虑和勤奋似乎徒劳。
于是我明白减少听闻,才能使情感得以逍遥。
文字只是徒然的编织,声音的华丽也令人怀疑骄傲。
我惭愧于务农的士人,朴素的气韵调和。
仁爱的人有剩余的食物,优良的田地在寒冬中生苗。
养人还需养身,这道理清晰如春韶。
愿意献上高古之言,敢于期待获得荣耀的招致。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汝州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离别、忧伤等情感。
本诗写于孟郊与郑相公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人生的感悟。诗中既有对别离的伤感,也有对生活的哲思,深刻而细腻,体现了孟郊的情感深度。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离别的痛苦。开篇以“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描绘了自然景象,水波的闪烁仿佛映照出诗人的心情。紧接着,诗人以“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表达对郑相公的送别之情,清风和远去的车马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中,孟郊通过对时间流逝、离愁别绪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特别是在“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中,诗人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出对时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后半部分则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世间的无常与难以把握的情感。
此外,诗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面临的抉择与无奈。整首诗展现了孟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友人深厚的情谊,情感真挚而深邃,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别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孟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洛河”是指什么地方?
A. 黄河的支流
B. 长江的支流
C. 汉江
D. 珠江
“岁去弦吐箭”意指什么?
A. 生活的无常
B. 友情的珍贵
C. 离别的痛苦
D. 时间的流逝
诗中“回雁忆前叫”意指什么?
A. 怀念过去的友谊
B. 感叹孤独
C. 忧伤的情感
D. 春天的回忆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孟郊的这首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而李白则更关注于豪放与洒脱。两者在表达离别时的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各自的风格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