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44
三良诗
作者: 曹植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无奈和对忠义的追求。他认为功名无法追求,忠义才是内心的安宁。回想秦穆公去世时,三位忠臣选择自杀以表忠心。生前大家同享荣乐,而死后却无人同忧。谁能说捐躯是简单的事?真正舍命是非常困难的。诗人流泪登上君主的墓碑,仰望天空感叹,漫长的黑夜如此沉沉,再也无法返回。黄鸟在悲鸣,哀悼之情伤透了肺肝。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诗闻名。他是曹操之子,因政治斗争与兄弟曹丕之间的权力争夺而受到压制。
创作背景:这首《三良诗》写于曹植受到政治打压之时,表达了他对忠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奈与悲伤。诗中提及的历史典故,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三良诗》是一首深情而悲壮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忠义的执着和对功名的无奈。诗歌开篇即明确了主题,功名之路的艰难与忠义之道的崇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提到秦穆公去世和三位忠臣自残的典故,突显了忠义的深重。
在全诗中,曹植运用感叹、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出一种悲凉的情绪。比如“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直接道出了忠臣自杀的痛苦和艰难,为整首诗增添了沉重的悲剧色彩。同时,诗人最后的流泪与叹息,表现出对逝去岁月和忠义精神的追忆与哀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从对功名的否定、对忠义的歌颂,到内心的哀伤,展现了曹植复杂而深邃的思想感情,既体现了个人对历史的思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忠义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忠义的追求与对功名的迷惘,体现了曹植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厚敬意。
诗词测试:
《三良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功名
B. 忠义
C. 自然
D. 家庭
谁是诗中提到的三位忠臣?
A. 秦穆
B. 刘备
C. 项羽
D. 姜维
诗中提到的“黄鸟”在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期待
C. 哀伤
D. 愤怒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忠义的坚持,但曹植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融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