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0:02
灵芝生王地。
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
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
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
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
彩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
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
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
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
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
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
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
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
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
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
呜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
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
念之令人老。
退咏南风诗。
洒泪满袆抱。
乱曰。
圣皇君四海。
德教朝夕宣。
万国咸礼让。
百姓家肃虔。
庠序不失仪。
孝悌处中田。
户有曾闵子。
比屋皆仁贤。
髫齓无夭齿。
黄发尽其年。
陛下三万岁。
慈母亦复然。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0:02
作者: 曹植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灵芝生王地。
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
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
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
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
彩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
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
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
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
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
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
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
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
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
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
呜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
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
念之令人老。
退咏南风诗。
洒泪满袆抱。
乱曰。
圣皇君四海。
德教朝夕宣。
万国咸礼让。
百姓家肃虔。
庠序不失仪。
孝悌处中田。
户有曾闵子。
比屋皆仁贤。
髫齓无夭齿。
黄发尽其年。
陛下三万岁。
慈母亦复然。
灵芝在王的土地上生长,
朱色的草覆盖洛水的岸边。
荣华富贵闪烁耀眼,
光辉灿烂如神明。
古时有虞舜,
父母愚顽且不善。
他在田垄中尽孝,
始终不违背仁义。
伯瑜年过七十,
穿着彩衣来侍奉父母。
慈母的鞭子虽然痛,
泪水常常湿透手巾。
丁兰年轻时失去母亲,
自伤孤独早逝。
刻木为亲以示孝,
朝夕供奉三牲。
暴子见陵后悔,
因犯罪而失去形体。
丈人泪流满面,
免于罪而保全名声。
董永家境贫寒,
父母没有遗产。
假装富裕以供养,
佣工致以丰厚。
家庭责任越来越重,
不知何时才能归去。
天神感应至德,
神女为之掌管。
岁月无安宁,
呜呼我已故的父亲。
我生来已是晚,
为何抛弃我如此早。
蓼莪由谁所兴,
念之令人衰老。
退去吟咏南风之诗,
泪洒满袍抱。
乱曰,
圣明的皇帝治四海,
德教日日传扬。
万国都来礼让,
百姓家中虔诚守法。
学校不失礼仪,
孝悌处于田间。
每家都有曾闵子,
邻里皆为仁贤。
幼小无夭折,
白发人尽其年。
愿陛下三万岁,
慈母也长久如此。
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才华横溢,诗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结合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魏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表达了对父母深切的思念与尊敬,以及对当时政治的关怀。
《灵芝篇》展现了曹植对孝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通过描绘灵芝的生长,朱草的覆盖,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接着,诗人引用历史人物虞舜的故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接下来的段落,通过伯瑜、丁兰等人的故事,展现了不同背景下的孝心,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的情感层层递进,既有对古人孝道的钦佩,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特别是在描述自己父母的早逝与个人的孤独时,诗人情感愈加浓烈,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整首诗不仅传达了对孝道的崇高理想,也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灵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孝道
B. 长寿
C. 富贵
答案: B
谁是古代著名的孝子,因家庭贫困而假装富裕供养父母?
A. 丁兰
B. 虞舜
C. 董永
答案: C
诗中提到的伯瑜年过多少岁?
A. 六十
B. 七十
C. 八十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