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曲歌辞 其十五 杨柳枝

《杂曲歌辞 其十五 杨柳枝》

时间: 2025-04-29 22:02:52

诗句

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谁怜。

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2:52

原文展示:

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谁怜。 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白话文翻译:

她的腰肢轻狂细软,比绵还要嫩柔,自有许多情态却无人怜爱。 游人若不折取,实在可恨,她被抛弃在桥边和路边。

注释:

  • 狂似纤腰:形容女子腰肢细软而轻狂。
  • 嫩胜绵:比绵还要嫩柔。
  • 自多情态:自然有许多情态。
  • 竟谁怜:竟然无人怜爱。
  • 游人不折:游人若不折取。
  • 还堪恨:实在可恨。
  • 抛向桥边与路边:被抛弃在桥边和路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尤以描写女性和自然景物的诗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薛能游历或居住于某个风景秀丽之地时,通过对杨柳枝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或抛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柳枝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或抛弃的感慨。首句“狂似纤腰嫩胜绵”,以纤腰比喻杨柳枝的柔软,嫩胜绵则进一步强调其柔嫩之美。次句“自多情态竟谁怜”,表达了杨柳枝虽有多种情态,却无人怜爱的悲哀。后两句“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则直接抒发了对杨柳枝被忽视和抛弃的遗憾和愤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通过对杨柳枝的描绘,折射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普遍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狂似纤腰”和“嫩胜绵”两个比喻,生动描绘了杨柳枝的柔软和柔嫩。
  • 次句“自多情态竟谁怜”,表达了杨柳枝虽有多种情态,却无人怜爱的悲哀。
  • 后两句“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则直接抒发了对杨柳枝被忽视和抛弃的遗憾和愤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中的“狂似纤腰”和“嫩胜绵”都是比喻,生动描绘了杨柳枝的柔软和柔嫩。
  • 拟人:次句中的“自多情态”赋予了杨柳枝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枝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或抛弃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普遍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腰:比喻杨柳枝的柔软。
  • 嫩胜绵:比喻杨柳枝的柔嫩。
  • 情态:赋予杨柳枝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狂似纤腰嫩胜绵”中的“纤腰”比喻什么? A. 杨柳枝的柔软 B. 杨柳枝的柔嫩 C. 杨柳枝的情态 D. 杨柳枝的美丽

  2. 诗中“自多情态竟谁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哀 C. 愤怒 D. 无奈

  3. 诗中“游人不折还堪恨”中的“游人不折”意味着什么? A. 游人喜欢杨柳枝 B. 游人忽视杨柳枝 C. 游人折取杨柳枝 D. 游人保护杨柳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抒发了对离别的感慨。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薛能《杂曲歌辞 其十五 杨柳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查询

句 其一 题林子默隐居 长春 四时山丹 留题宿猿洞 同黄秘校游连江玉泉 水龙吟 落花 卢龙兵备使者张君总戎刘君郡守彭君司理任君邑宰李君备游孤行城置酒清风台有作 其二 卢龙兵备使者张君总戎刘君郡守彭君司理任君邑宰李君备游孤行城置酒清风台有作 其一 一片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厮猥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釆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鸾飘凤泊 绍介 碍足碍手 高楼大厦 榆枋之见 上医医国 害相思 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昧旦晨兴 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