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8:36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废弃的土垒无人关心,残破的墙垣长满了蒿草。
谁能愿意出力气,到了年末却毫无回报。
只有我这个孤独的旅人,天色已晚无处可逃。
我只能捡拾瓦砾,然而干旱的土地却没有肥沃的土壤。
在崎岖的草丛中,想要刮下一寸毛发。
我不禁叹息,等我的粮仓何时才能丰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才华横溢,作品多样,风格豪放,情感真挚。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起伏,形成了他作品中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
《东坡八首》的创作背景与苏轼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在被贬黄州的时期,苏轼面临着政治失意和生活困顿的双重压力,表现出他对人生无常和理想破灭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对荒废环境的描绘,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全诗以“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荒废的环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悲观态度。接下来的“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则揭示了人的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对努力未能得到应有回报的失望。诗中的“独有孤旅人”是作者自我形象的投射,表现出孤独和无助。接着,作者用“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描绘了他在困境中依然努力求生的景象,然而“土不膏”却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无奈。
最后的“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更是将整首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深深的叹息。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与对生活的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处境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艰辛和努力无果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这种情感既悲观又充满对生命的敬畏,表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
选择题:诗中“岁旱土不膏”指的是:
A. 土地贫瘠
B. 土地肥沃
C. 土壤湿润
D. 土地广阔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孤旅人”代表了_____。
判断题:整首诗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