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8:39
彤史年来不绝书,
三朝德化妇承姑。
宫中侍女减珠翠,
雪里贫民得裤襦。
自古以来的史书记录不断,
三朝的德政由女子继承。
宫中的侍女减少了珠宝与华服,
贫民在雪中得到了裤子与襦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豪放派与婉约派的结合。
创作背景:
《皇太后阁六首》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失意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呼应了当时的政治风气与人情冷暖。
这首诗以简单的四句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社会关怀。开头两句通过“彤史”与“三朝德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紧密相连,彰显出历史的延续性与文化的传承。苏轼在这里不仅仅是在书写个人的感受,更是在借用历史背景对当下的女性地位进行反思。
后两句则转向对比,描绘了宫中奢华的侍女与雪中艰难的贫民,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也让人反思权力与财富的真正意义所在。诗中所流露的同情心与人文关怀,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有力,意象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对社会的思考与关怀,发人深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女性地位的反思与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展现了对人性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皇太后阁六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彤史”指的是什么?
A. 诗集
B. 史书
C. 小说
D. 画册
宫中侍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A. 生活水平提高
B. 社会地位的变化
C. 权力的转移
D. 贫富差距的加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