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皇太后阁六首

《皇太后阁六首》

时间: 2025-05-06 17:48:39

诗句

彤史年来不绝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宫中侍女减珠翠,雪里贫民得裤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8:39

原文展示:

彤史年来不绝书,
三朝德化妇承姑。
宫中侍女减珠翠,
雪里贫民得裤襦。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的史书记录不断,
三朝的德政由女子继承。
宫中的侍女减少了珠宝与华服,
贫民在雪中得到了裤子与襦衣。

注释:

字词注释:

  • 彤史:指古代的史书,"彤"有红色之意,古代史书多用红纸书写。
  • 德化:指品德和教化,强调良好的品德影响。
  • 承姑:指女子继承家族的责任或地位,"姑"可指长辈女性。
  • 侍女:宫中的女侍从,负责照顾皇后或妃子。
  • 珠翠:珠宝和翠玉,形容华丽的装饰。
  • 裤襦:裤子和上衣,指普通的衣物。

典故解析:

  • 三朝德化:可能指的是汉、唐、宋等朝代以德治国的理念,尤其是在女性身上承载了家族的道德责任。
  • 雪里贫民:暗指寒冬中贫困百姓的艰辛生活,体现了对社会底层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豪放派与婉约派的结合。

创作背景:

《皇太后阁六首》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失意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呼应了当时的政治风气与人情冷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四句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社会关怀。开头两句通过“彤史”与“三朝德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紧密相连,彰显出历史的延续性与文化的传承。苏轼在这里不仅仅是在书写个人的感受,更是在借用历史背景对当下的女性地位进行反思。

后两句则转向对比,描绘了宫中奢华的侍女与雪中艰难的贫民,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也让人反思权力与财富的真正意义所在。诗中所流露的同情心与人文关怀,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有力,意象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对社会的思考与关怀,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彤史年来不绝书:史书的记录从古至今不断流传,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2. 三朝德化妇承姑:女性在家族及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被一代又一代传承。
  3. 宫中侍女减珠翠:宫中的侍女因时局变化,失去了往日的奢华装饰。
  4. 雪里贫民得裤襦:表现出对贫民的关心,他们在困境中得到的仅是简单的衣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宫女与贫民的对比,突显社会的贫富差距。
  • 象征:雪象征着寒冷与困苦,裤襦则象征着基本生存所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女性地位的反思与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展现了对人性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史: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 珠翠:代表奢华与权力的象征。
  • :象征贫困与寒冷,反映社会底层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皇太后阁六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彤史”指的是什么? A. 诗集
    B. 史书
    C. 小说
    D. 画册

  3. 宫中侍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A. 生活水平提高
    B. 社会地位的变化
    C. 权力的转移
    D. 贫富差距的加大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杜甫在社会问题上的关注有相似之处,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展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但杜甫的风格更加沉重,而苏轼则更为平和与深刻,展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九日 九日登东楼 九日 其一 九日无酒仍不见菊唯岩桂一瓶伴此岑寂 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九 九日陈士良宅玩菊次韵王洁斋菊有醉杨妃紫霞杯二种 其一 九日 九日木犀未开 其二 九日 九日古愚丈易门蔚云芝房东岩家竹轩爱吟斋小饮并结竹溪吟社以菊花开日即重阳为韵得即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螫乳 兀字旁的字 实获我心 爿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实结尾的成语 狂瞽之说 战士 花枝招展 锵如 先下手为强 视人犹芥 田字旁的字 物以稀为贵 儿字旁的字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