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磨镜篇

《磨镜篇》

时间: 2025-04-29 18:00:43

诗句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

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0:43

原文展示:

磨镜篇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
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镜子被灰尘遮蔽,经过多年看起来像是漆黑的。门前的磨镜人,为我认真地擦拭。水面上漂浮的萍草开满了绿池,波光荡漾,金色的光影溢出。阳光照耀着空荡荡的内室,明亮的光线穿过幽暗的房间。山神的妖气被驱散,野魅的真实形象显露出来。回想起未磨镜子之前,许多瓦砾都曾来打扰我。

注释:

  • 流尘:指流动的尘埃,形容镜子上积满的灰尘。
  • :遮蔽、遮挡的意思。
  • 负局:指负责磨镜的人。
  • 磨拂:磨擦、擦拭。
  • 萍开:水面上长出的浮萍。
  • 晕尽:波光荡漾,光影消散的样子。
  • 圆光:圆形的光亮。
  • 幽室:阴暗的房间。
  • 山神妖气:山神身上的妖气。
  • 野魅真形:野外妖魅的真实形态。
  • 瓦砾:指小石块、杂物,形容干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翁,唐代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文、词三方面的成就著称,尤其在古文运动中,主张简约自然、反对华丽辞藻。刘禹锡的诗风清新,常以民生、自然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磨镜篇》写作于刘禹锡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受挫、生活困顿之时。磨镜的比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清理,更象征着对于生活和内心的反思与洗净。通过磨镜的过程,诗人表达了对清明、真实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模糊不清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磨镜篇》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内涵,诗中通过磨镜这一简单的日常动作,展现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首联“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以镜子为载体,传达出岁月的无情和尘埃的沉淀,暗示了人们在时光流逝中失去的清晰与真理。接下来的“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则引入人物,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场景,暗示着对清理和重拾明亮生活的渴望。

第三联“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的重生。最后两句“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则通过对比传达出内心的清晰与外界的迷惑,诗人意识到,唯有通过不断的磨练和反思,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摆脱那些束缚和干扰。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尘翳明镜:镜子被尘埃遮蔽,象征人生中因外物而失去的清晰。
  2. 岁久看如漆:经过时间的沉淀,镜子变得暗淡无光,象征对真理的迷失。
  3. 门前负局人:磨镜的人在此情境中的引入,让人感受到他人对生活的关心。
  4. 为我一磨拂:磨镜的动作代表着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和净化。
  5. 萍开绿池满: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6. 晕尽金波溢:光影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美好。
  7. 白日照空心:阳光照耀下的空心房间,暗示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8. 圆光走幽室:光明穿透黑暗,象征着希望与启示。
  9. 山神妖气沮:妖气的消散意味着对干扰的排除,内心的清晰。
  10. 野魅真形出:揭示真实的自己,展现自我反思的结果。
  11. 却思未磨时:回忆未磨镜子时的状态,暗含对过去的反思。
  12. 瓦砾来唐突:比喻生活中不时出现的干扰与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镜子比喻人生的清晰与混沌。
  • 拟人:将镜子赋予情感,表现内心的渴望。
  • 对仗:如“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增加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镜子、光明、妖气等象征内心的明澈与混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磨镜这一过程,探讨了人生的反思与净化,表达了对清晰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内心的明亮与清晰。
  • 尘埃:象征生活中的干扰与迷惑。
  • 光明:象征希望与真理。
  • 水面: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尘翳明镜”意为: A. 镜子明亮
    B. 镜子被尘埃遮蔽
    C. 镜子破碎
    D. 镜子清晰

  2. “白日照空心”中的“空心”指的是: A. 空旷的地方
    B. 内心的空虚
    C. 没有家具的房间
    D. 没有人在的地方

  3. 诗人通过磨镜的动作想表达: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
    C. 对他人的依赖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磨镜篇》与王维的《鹿柴》,前者注重内心的反思与磨练,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和谐,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思考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禹锡相关传记与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曾子固哀词 早春题僧舍 早春 越王 圆通院白衣阁 圆通院白衣阁 元佑三年余被召至京师从翰林苏先生过兴国浴 元日立春三绝 元日立春三绝 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肉跳神惊 悬断是非 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荣秀 包含曩的词语有哪些 大干快上 绸缪未雨 包含般的词语有哪些 心迹 支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暄霁 口字旁的字 日月不可逾 继绝兴亡 无字旁的字 粗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