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0:43
磨镜篇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
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这首诗的意思是:
镜子被灰尘遮蔽,经过多年看起来像是漆黑的。门前的磨镜人,为我认真地擦拭。水面上漂浮的萍草开满了绿池,波光荡漾,金色的光影溢出。阳光照耀着空荡荡的内室,明亮的光线穿过幽暗的房间。山神的妖气被驱散,野魅的真实形象显露出来。回想起未磨镜子之前,许多瓦砾都曾来打扰我。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翁,唐代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文、词三方面的成就著称,尤其在古文运动中,主张简约自然、反对华丽辞藻。刘禹锡的诗风清新,常以民生、自然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磨镜篇》写作于刘禹锡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受挫、生活困顿之时。磨镜的比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清理,更象征着对于生活和内心的反思与洗净。通过磨镜的过程,诗人表达了对清明、真实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模糊不清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磨镜篇》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内涵,诗中通过磨镜这一简单的日常动作,展现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首联“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以镜子为载体,传达出岁月的无情和尘埃的沉淀,暗示了人们在时光流逝中失去的清晰与真理。接下来的“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则引入人物,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场景,暗示着对清理和重拾明亮生活的渴望。
第三联“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的重生。最后两句“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则通过对比传达出内心的清晰与外界的迷惑,诗人意识到,唯有通过不断的磨练和反思,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摆脱那些束缚和干扰。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磨镜这一过程,探讨了人生的反思与净化,表达了对清晰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
诗中“流尘翳明镜”意为:
A. 镜子明亮
B. 镜子被尘埃遮蔽
C. 镜子破碎
D. 镜子清晰
“白日照空心”中的“空心”指的是:
A. 空旷的地方
B. 内心的空虚
C. 没有家具的房间
D. 没有人在的地方
诗人通过磨镜的动作想表达: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
C. 对他人的依赖
D. 对时间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