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过钱塘江

《秋过钱塘江》

时间: 2025-05-07 23:01:59

诗句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1:59

原文展示:

秋过钱塘江
作者: 贯休 〔唐代〕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白话文翻译:

巨大的江水向东流淌到尽头,山峦吞没了广阔的原野。
因此知道吴国之间的仇恨,海涛的声音似乎是无穷无尽。
黑云翻滚着从蛟龙的洞穴中升起,秋天的云彩飘入战城。
游子们在千里之外,经过这里,白发渐生。

注释:

  1. 字词注释:

    • 巨浸:指广阔的江水,浩瀚而深沉。
    • 东隅:指东边的角落,这里指钱塘江的尽头。
    • 山吞:山峦高耸,仿佛将平坦的原野吞没。
    • 吴相恨:指的是吴国之间的仇恨,可能与历史上吴国与周边国家的战争有关。
    • 不尽:无穷无尽。
    • 黑气:形容云层的颜色,象征阴沉。
    • 蛟窟:传说中蛟龙的洞穴,暗示神秘与力量。
    • 秋云:秋天的云彩,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 战城:指战争的城池,暗含历史的沧桑。
    • 白髭生:形容游人历经沧桑,鬓发已白。
  2.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吴”,可以联系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其与周边国家的恩怨情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字希声,号悟真,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来隐居于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钱塘江的壮阔景象与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过钱塘江》通过描绘钱塘江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江水的浩荡与山峦的雄伟,给人一种壮阔的视觉冲击。接着,作者借助吴国之间的仇恨,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似乎在暗示着人类历史的无常与悲剧。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黑气腾蛟窟”和“秋云入战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诡谲而又沉重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战争与死亡的主题。最后一句“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游人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描绘江水流向东边尽头的壮观景象,山峦仿佛将广袤的土地吞噬,体现出自然的伟岸力量。
    •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对吴国仇恨的思考,同时海涛声如同无穷无尽的悲哀。
    •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结合,黑云与秋云给人以凄凉之感,象征着战争的阴影。
    •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游人经历沧桑,白发渐生,感叹人生短暂。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吞大野平”,用“吞”形象地表现了山的高大与土地的渺小。
    • 拟人:如“秋云入战城”,赋予自然景象以动作,使诗句生动。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与深刻的历史思考,表现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忧伤而又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1.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山峦:代表自然的伟岸,反映出人类的渺小。
    • 海涛声:象征历史的悲怆与无尽的回响。
    • 黑气秋云:分别象征着战争的阴云与秋天的凄凉。
    • 白髭: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相恨”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仇恨?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2.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中的“秋云”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的阴影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希望
    D. 欢乐的时光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悲伤与思考
    C. 兴奋与激昂
    D. 平静与安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贯休的《秋过钱塘江》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但贯休更为沉重细腻,而李白则充满豪情与奔放。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现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历代诗人评传》
  • 《古诗词赏析大全》

相关查询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 其一 天长道中作饥来驱我去二首寄呈刘卢二御史 其二 眼儿媚 临江仙(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虞美人(族兄无言召) 民谣 写字 老境 晓望 三弟归自云南其去也过舍辞行赋此送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長字旁的字 摇裔 睹微知著 包含到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口燥喉干 道路以目 包含盐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章句小儒 一掌堙江 欺世惑俗 流称 胥附 蝶使蜂媒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