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1:59
秋过钱塘江
作者: 贯休 〔唐代〕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巨大的江水向东流淌到尽头,山峦吞没了广阔的原野。
因此知道吴国之间的仇恨,海涛的声音似乎是无穷无尽。
黑云翻滚着从蛟龙的洞穴中升起,秋天的云彩飘入战城。
游子们在千里之外,经过这里,白发渐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字希声,号悟真,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来隐居于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钱塘江的壮阔景象与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感慨。
《秋过钱塘江》通过描绘钱塘江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江水的浩荡与山峦的雄伟,给人一种壮阔的视觉冲击。接着,作者借助吴国之间的仇恨,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似乎在暗示着人类历史的无常与悲剧。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黑气腾蛟窟”和“秋云入战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诡谲而又沉重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战争与死亡的主题。最后一句“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游人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相恨”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仇恨?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中的“秋云”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的阴影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希望
D. 欢乐的时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悲伤与思考
C. 兴奋与激昂
D. 平静与安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