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2:41
清波引 烧茄
作者: 赵熙 〔清代〕
紫腴乡圃。仗纤手竹篮摘取。
是昆仑脯。落苏得名古。
叶叶绣荷裹,味在松毛烘处。
恍儗烧荀春兰,坐香积饱禅箸。
诗人肺腑。合贫薄填此风露。
懒残知否。胜糠火煨芋。
晴天破鱼子,种自新罗收贮。
一笑山叶宵红,更餐番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田园的场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丰收的喜悦。手握竹篮,轻巧地在紫色的田园中摘取丰腴的茄子,就像是采摘昆仑仙脯那样珍贵。茄子的叶子如绣荷包裹着其身,味道在松毛的烘烤下显得更为独特。恍若春兰般的香气,坐下来用禅箸享用。诗人抒发内心情感,虽身处贫瘠的生活,却用风露填满心灵的空虚。懒惰的时光是否能知晓这样的滋味?胜过糠火煨烤的番薯。晴天的美好,犹如新罗的鱼儿收获般令人满足。一笑之间,山叶在夜色中透出红色,更加美味的则是那番薯。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作品多表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乡村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依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诗人通过对简单食物的描绘,呈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清波引 烧茄》不仅描绘了田园的丰收景象,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美好。诗人用“紫腴乡圃”来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丰收季节的气息,竹篮、松毛等细节描写则让整个场景栩栩如生。
诗中“懒残知否”这一句,似乎在质问世人对简单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虽然身处贫瘠,但诗人没有抱怨,而是通过对食物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恩。尤其是“胜糠火煨芋”中的对比,突显了生活的选择与态度,即使是再简单的食物,也能给人带来快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活哲理的深思,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尽管生活贫困,依然能够从简单的食物中找到快乐与满足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昆仑脯”指代什么?
“懒残知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清波引 烧茄》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