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16
清波引 其三
苍髯树颏。落落潜郎三十载。
馀事荆关。冷笑浓云邋遢山。
荒亭接叶。点笔便为求米贴。
不办归帆。竟了京尘粥饭缘。
全诗翻译:
苍白的胡须如同树梢,落魄的隐士在辛苦挣扎三十年。
其他的事情如同荆棘关卡,冷漠地嘲讽浓厚的云朵和邋遢的山峦。
荒凉的亭子与树叶相连,随意写下求米的纸条。
无法再归舟,终究是被京城的尘世和粥饭的缘分所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荆关”,可能隐喻荆州以及古代的关隘,常用以象征艰难困苦的处境。诗中的“潜郎”则可能指代隐士或隐居者,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朱祖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与感慨。在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相互交织的背景下,诗人以隐士的身份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清波引 其三》传达了一种隐士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苍髯树颏的意象,描绘出一个年老而孤独的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诗中“冷笑浓云邋遢山”的意象,既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不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通过“荒亭接叶”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凄凉的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无数隐士的心声,渴望归隐却又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非常细腻,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的结合,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最终以“竟了京尘粥饭缘”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虽然心中有理想,却被现实的琐碎与沉重所困扰,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个体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与思索,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苍髯”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年老者
C) 动物
“冷笑浓云邋遢山”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开心
B) 失望
C) 愤怒
诗的结尾“竟了京尘粥饭缘”意味着什么?
A) 回归理想生活
B) 被现实困扰
C) 找到人生目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比较,李白作品中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朱祖谋的《清波引》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困境的反思与隐士心境的描绘。两者虽然主题有别,但同样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清波引 其三》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