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2:03
原文展示:
寄献梓橦山侯侍御(时常拾遗谏诤) 黄滔 〔唐代〕 汉宫行庙略,簪笏落民间。 直道三湘水,高情四皓山。 赐衣僧脱去,奏表主批还。 地得松萝坞,泉通雨雪湾。 东门添故事,南省缺新班。 片石秋从露,幽窗夜不关。 梦馀蟾隐映,吟次鸟绵蛮。 可惜相如作,当时事悉闲。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汉宫中行走,计划着庙堂的策略,但官帽和笏板却落入了民间。行走在直通三湘的水路上,心情高远如同四皓山。赐予的衣物被僧人脱去,奏表被主人批阅后归还。得到了松萝覆盖的山坞,泉水通向雨雪交加的湾口。东门增添了新的故事,南省却缺少了新的班次。秋天的石头被露水浸润,幽暗的窗户夜晚不关闭。梦醒后月光隐约映照,吟诗时鸟儿细语。可惜相如的作品,当时的事情都已闲散。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怀和咏史为主。此诗可能是黄滔寄给梓橦山侯侍御的,表达了对官场失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黄滔官场失意后,寄给友人的诗作,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失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汉宫行庙略,簪笏落民间”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感慨。而“直道三湘水,高情四皓山”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隐逸来寻求心灵的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失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汉宫行庙略,簪笏落民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官场的不满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B
诗中“直道三湘水,高情四皓山”中的“四皓山”象征什么? A. 官场 B. 隐逸生活 C. 高洁和隐逸 答案:C
诗中“赐衣僧脱去,奏表主批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官场的不满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