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2:15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作者: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在这片土地上,我常常想要安卧休息,却发现三条小路都没有足够的资助和资源。北方的土地并不是我所向往的,东边的树林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黄金的季节已经燃尽了桂花,壮志豪情一年年逐渐减少。傍晚时分,凉风袭来,听到蝉鸣声让我更加悲伤。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晚号樵夫,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他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该诗写于孟浩然晚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困惑与对过往理想的追忆。在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后,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个人理想的逐渐消逝,尤其是在远离故土的环境中,这种情感愈发明显。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理想追求的古诗。在这首诗中,孟浩然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理想的怀念和如今生活的无奈。开头的“一丘常欲卧”展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三径苦无资”则反映了现实的困境,暗示着生活的窘迫和资源的匮乏。
诗中提到的“北土非吾愿”表明了诗人对北方环境的不适应,而“东林怀我师”则是对过去恩师的怀念,展示了他对知识与文化的向往。随着“黄金燃桂尽”的感叹,诗人意识到美好时光的逝去和壮志逐年衰退的无奈,情感愈加沉重。最后一句“闻蝉但益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蝉鸣声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凄凉,增添了孤独与悲伤的气氛,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孟浩然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使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思考与反省。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寄托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林”怀念的是谁?
A. 朋友
B. 老师
C. 亲人
D. 同学
填空题:诗中“黄金燃桂尽”表达了对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人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王维《山居秋暝》:
陶渊明《饮酒》: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